第86章 纨绔儿子(十四)(第3/7页)

邵瑜又说道:“既然学院要教给姑娘们,那也让她们有点参与感。”

小韩氏不解其意,邵瑜的目光落在姑娘们送给小韩氏的那堆绣品上,小韩氏立马明白了。

“你们可舍得卖了它们?”小韩氏询问道。

姑娘们本就将这些绣品作为礼物送给小韩氏,此时要建新学院,小韩氏连自己最钟爱的作品都卖了,她们又怎会不舍得。

有了这一大堆绣品,倒是不必再担心新学院了。

原本是结业典礼,本来所有人都沉浸在小韩氏即将远离的不舍中,但此时邵瑜引着她们开始讨论新学院的事情。

一群姑娘凑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很快就将新学院的框架搭了起来。

新学院院长有了,但却不能所有事都是江蓉蓉一人大包大揽,每个人都揽了一些活,擅长管账的就去做财物,擅长刺绣的就去做老师。

邵瑜又说道:“既然是办学,也不用只拘泥于一样,读书写字、管家理事,甚至谁会武,都可以开一堂防身课。”

邵瑜帮着她们发散思维,她们的思想立马不再拘泥于苏绣,甚至不再拘泥于这些人身上。

“我外公是镖师,我娘也会武,她可以来教我们如何防身。”有个姑娘建议道。

“我娘擅长蜀绣。”立马又有姑娘说道。

如此七嘴八舌,又开了不少课,也拉了不少人进来。

姑娘们如今也不用担心老师了,至于学生,附近很多姑娘都想来这个班上课,只是碍于小韩氏精力有限,一直没有接受太多人,因而压根不愁学生。

至于家里的长辈,男性长辈有些反对,但女性长辈们却都很羡慕小韩氏,此时又有邵瑜背书,要给姑娘们写一份正经的委任书,因而也不怕家里人反对。

若邵瑜继续贬官,那这委任书自然毫无用处,但邵瑜此番回京高升,所有人巴结都来不及,怎么会跟邵瑜唱反调。

况且如今在邵瑜的改造下,清宁县也不是当初的那个清宁县了。

邵家来的时候轻车简行,走得时候依旧没有带走太多东西。

在清宁县置办的大件家具,全部没有带走,学院用得上的优先送给学院,学院用不上的,分给了街坊四邻。

来的时候邵家人都是不情不愿,走的时候,他们倒是万分不舍起来。

三个孩子都是神色恹恹,毕竟他们在这里还教了不少好朋友,唯有阿黑,脸上既有对家乡的不舍,也有对京城的向往。

阿黑家里只有一个母亲,多年前就得了大脖子病,邵瑜帮她治好了病,此番她也跟着儿子一起进京。

神石寨里苦心寻找的神石,在乌县丞出事后,被邵瑜在乌家老宅找了出来,他本以为那石头有何奇异之处,但实际上不过是石头里碘含量比较高。

神石寨的人原本还不想下山,但随着阿黑下山后,每次回家,都会不断跟寨子里的人描述山下的美好。

久而久之,宅子里的年轻人们,心也跟着野了起来。

老族长倒是一心固守深山,但却架不住他们的哀求,最后寨子虽然没有全部下山,但大部分年轻人都下山来,在邵瑜的帮助下,在山下安家。

这三年里,清宁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原本破旧满是青苔的城墙,如今已经焕然一新,街道上再无半点杂乱,定期有人规整,看起来干净整洁,但凡来过清宁县的人,无不感叹清宁发生的巨大的改变。

三年来,清宁境内的每一条河流,邵瑜都曾经去过,更改河道,铺路修桥,邵瑜工作的重点,永远是这些基础设施。

城中也新设了公告牌,每有政令,便会在公告牌上公告,又专门请了识字之人在公告牌下,对不识字的老百姓进行解释。

从前就算收税,都是杂乱不堪,如今税收政令在公告牌上写得一清二楚,很少再出现那种靠着消息不通而乱收税的情况。

税收是朝廷的政令,邵瑜无力更改,他只能尽力帮助老百姓们多找进项,让他们在一个十分公平的情况下交税。

清宁县虽然是小县,但是物产还算丰厚,只是岭南多山多瘴气,因而里面的物产很难运送出去,邵瑜以清宁县衙背书,建了一只专业的商队,专门往来运送物资。

山里的水果,源源不断往外面卖,当即卖不完的水果,邵瑜也组织建了水果制品厂,将卖不出去的做成果脯果干,销往各地。

邵瑜又组建了各式各样种植基地,将种植的技术,无偿教给老百姓们,即便是邻县赶来学习的百姓,邵瑜也没有敝帚自珍,全都耐心教授。

邵瑜任期满的时候,建在城外的各类制品厂、种植基地,已经能提供近千就业岗位。

清宁县的百姓,如今家家户户门前种的不是花,而是药材,屋后也专门弄了小屋养菌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