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祭佛11(第2/3页)

人生八苦——生苦。

因为不能自主选择被生下来,只能被动承受自己的一生。拿着一个随机的开头,慢慢把后面的路走完。

……

这些画面就像电影幕布一样,林夜白手边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和尚,面容清秀,气质温润,眉目间笼罩着一股慈悲意味。

白衣和尚接着又吃第二颗糖,大白兔奶糖。软绵绵的奶糖融化得很快,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金宝的父母老得很快,再也耕不动地,也干不了多少农活,他们的脸上长了很多皱纹,再也想象不出昔年的样貌。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要老的。

“老了老了……”

伴随着叹息,渐渐消失在人间。

人生八苦——老苦。

因为人总是要老的,首先看着别人老去,不希望他们变老,但徒劳无功。后来看着自己老去,就像渐渐融化的奶糖,最后什么也不剩。

……

第三颗糖是花生牛轧糖,外面有层糯米纸,可以防止粘手,但花生牛扎糖吃进嘴里,容易粘牙。如果喜欢上它的口感,就算粘牙也算不得什么了。

大旱之后有大雨,金宝生病了。

他病得昏昏沉沉,睁不开眼睛,就像一片落在水中的叶子,只能任由流水将他推起,或者沉没。病痛如附骨之蛆,也像粘在牙齿上的糖。

村里人都说这是瘟疫,因为像金宝这样的病人已经死了很多,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咳嗽,无休无止的咳嗽,直到咳出血水,僵在床上。

得了瘟疫的人,什么地方都去不了,关在屋子里等着一小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药汤。

金宝的父母在外又跪又求,总算求到了太医们分发的药丸,立刻带回来给金宝吃,祈求奇迹发生。

金宝还没醒,父母已经开始咳血,步履蹒跚,离开了他们的小院。

人生八苦——病苦。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花生牛轧糖刚吃下去的时候存在感最强,后续就一直沾在那里。

……

第四颗是芒果软糖,咬下去全是细碎的白糖颗粒,后续就是芒果的酸。

金宝的父母死了,再也没睁开眼睛。金宝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才送他们下葬。

初时还不觉得父母死后有什么变化,因为这个时候的金宝已经是少年了,他会自己做饭、自己耕地,他已经能照顾好自己。

直到他做好饭拿碗的时候,只拿了一个;直到他自己补衣服扎到手时,想到坐在那里絮絮叨叨替他缝补的人;直到他打了二两酒,却不适应辛辣的酒味,想起那小口小口喝酒的人……

细碎且酸楚。

人生八苦——死苦。

最开始总是在为其他人的死而苦,最后自己快死时,如果有人为自己的死而苦,这是一种苦。如果没有人为自己的死而苦,这也是一种苦。

……

第五颗糖是跳跳糖,舍身佛还是第一次吃到这样的糖,不太能适应那种糖粒四处跳动的感觉,微微皱眉。

金宝喜欢上了邻家姑娘,那个姑娘会悄悄看他,然后红了耳朵,又或者悄悄地为他做一双鞋。

每次看到姑娘时,金宝的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但金宝一无所有,他没有银两,不能让姑娘的哥哥娶到媳妇,所以姑娘嫁给了旁人。

金宝去了姑娘出嫁的酒席,回来的时候忽然觉得心不会再那样跳了。

人生八苦——爱别离苦。

人从出生到死亡相聚总是少数,离别是常态。这是一个慢慢的、持续的与所有人离别的过程。最开始感情深厚,心中时常记挂,后来渐渐失去了最初的热忱,彻底凝滞。就像跳跳糖跳完之后,只剩不算美味的糖渣一样。

……

第六颗糖是黑糖话梅糖,舍身佛同样没有吃过,仍然皱眉,不过黑糖甜得有些厚重,甚至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舍身佛眉头微微舒展。

金宝想赚很多银两,他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甘心守着两口薄田过日子。

他学着进些货物贩卖,去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因为各地的物价不同,他发了一笔小财。但商籍低贱,就算是县衙的捕头都能讹他一笔。

金宝买了商铺,生意越做越大,行商的路上遇到了劫匪,辛辛苦苦攒来的家底,一朝成空。腿也被劫匪打断了,狼狈地在地上爬,爬进了一家破庙,抬头看着佛像,心生怨恨。

为什么遇到这些的是他?他恨不得那些劫匪全都暴毙。

满腔恨意,徒劳无功。他白手起家,反而比上次赚得更多,他给自己买通了后台,平时修桥补路,行善积德,也想过要找那群劫匪报仇。转头发现,劫匪正是后台麾下的人手。他每年付的钱银,变成了劫匪们享用的酒肉。

人生八苦——怨憎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