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6页)

几个干部都有点吃惊,现在搞小买卖还处于灰色地带,政策虽然开放了,有所放宽,但也没出相关的政策,所以小贩被抓住了是要挨批评的。民间对摆摊做小买卖的也看不起,大家更向往的还是去做一名光荣的工人或干部。

可余思雅就这么正大光明地说出了这笔钱的来历,一点掩饰都没有。

沈建东立马当着所有人的面包里的钱拿出来。

这会儿最大面值的钱是十元,俗称大团结。沈建东总共捐了24000块,也就是整整2400张,一百张一捆,也足足有24捆,这么大笔钱摆在桌子上很是壮观。

高市长、彭处长、小韩三人都失语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沈建东竟然还真把钱带来了。难怪街上做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多了,哪怕抓到会挨批,但悄悄摆摊的也不少。

短暂地惊愕过后,彭处长回过神,不确定地看着沈建东问道:“小同志,你还没成年吧,你真的要捐这么大笔钱?”

沈建东肯定地点头,腼腆地说:“嗯,这里面不但有我卖瓜子挣的钱,还有我两个姐姐的零花钱。四年前,我大哥在越南失踪了,一直没找到人,部队以为他牺牲了,将消息传了回来。我妈身体本来就很不好,一直靠我哥寄钱回家吃药看病,受不了这个打击去世了,我跟姐姐一下子成了孤儿,被叔叔伯伯欺负,要不是我嫂子站出来撑起我们这个家,我跟姐姐这会儿肯定在乡下种地。我们体会过那种失去亲人孤苦无依的痛苦,所以想帮帮他们。”

余思雅也说:“彭处长,这是他们姐弟三人的一份心意,就成全孩子们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有这份能力,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这做家长的也非常支持!”

孩子有钱,大人也支持,彭处长找不出理由拒绝。他感动地说:“我替咱们全省的烈士家属们谢谢你们。小同志,你们姐弟都是咱们军属的骄傲,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同志自豪!你们的这笔捐款,我们会随着财政上拨下来的抚恤金一并发放到每一个烈士家庭,并附赠一封信说明情况。”

沈建东到底年纪小,被这么大的干部夸奖,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脸都红了,干巴巴地说:“这,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高市长在一旁看了很感慨:“小余同志,你们全家的觉悟性都很高啊。”

彭处长也欣赏地看着他们:“可不是,你们这样的家庭真的是咱们全省少有的模范家庭。哥哥保家卫国,嫂子建设祖国,弟弟妹妹爱心奉献!”

这话说得余思雅都有点汗颜了,她赶紧说:“两位领导过奖了,我今天来还有个想法想跟领导们商量。是这样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清河鸭也希望能够为这些烈士家属们做点什么。所以我们想给全省没有工作的烈士家属们提供一份工作,不过因为工作数量有限,所以这份工作仅仅限于带着未成年孩子的烈士军嫂们,会踩缝纫机会做衣服的可以安排到我们的服装厂,没什么特长的可以去食品厂、饲料厂。彭处长,你看这样可以吗?”

余思雅也是昨晚看几个孩子那么难受,想了许久后做出的这个决策。不过他们集团今年已经招过工了,短期内用工需求不会太多,所以她也不可能人人都招,便将这个条件限定在带孩子的烈士妻子。

没有工作的通常是农村妇女,男人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男人一死,她们带着孩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困苦,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又何谈教育。但如果母亲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至少小小年纪不用辍学,能够念书,未来就还有无限的可能。

“小余同志,你……你这同志思想觉悟太高了!”彭处长激动得语无伦次。

高市长也一脸欣慰地看着余思雅:“小余同志,你总是一次又一次让我们震惊。你这小同志真是太有想法和魄力了。”

沈建东也一脸吃惊地看着余思雅。嫂子在家里没说啊,不过嫂子就是比他大手笔,进城这么久,见多了,他也知道如今不管是对乡下人还是对城里人来说,一个正式的工作有多么重要了。抚恤金是一次性的,父母妻儿分到手,按人头也没多少,工作就不一样了,只要踏实肯干,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收入。

余思雅被两位领导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摆手说:“没有,咱们单位过段时间本来就打算招工的,招谁不是招呢,咱们不能让英雄既流血也流泪啊!不怕两位领导笑话,其实我们家也一直提心吊胆的,直到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咱们总算是放心了。可其他家庭呢?想到他们要经历咱们最担心最怕的事,咱们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人心都是肉做的,我们有能力,能帮一把是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