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3/6页)

余思雅对这个本来就没要求,遂笑道:“当然可以。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有些专业咱们养殖场目前完全用不上啊,比如法学专业,外语专业、中文专业之类的。可他们要是申请了实习,咱们也不能以专业不符为由,不让他们去吧。这不合适,这样吧,如果愿意去干苦力的也都可以来,比如去生产线,去工地都行,找不到合适专业的就去干这个。如果他们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新发明,奖励也按照咱们工厂正式工的标准发。”

余思雅可不只是希望这些人去干苦力,她还希望这些人能动脑子,解决一些工厂里工人们没法解决的问题,做到创新。不过创新这个事,只能激励,成不成就不好说了。

楚玉涛家里也不宽裕,非常能理解农村来的孩子和家庭条件困难的知青。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吃苦一个月能挣二十块,还管饱饭,谁不愿意呢?

“谢谢余厂长,他们肯定乐意的。”楚玉涛由衷地说。他是真心佩服余思雅,她总是为别人做很多,却从不邀功,甚至都没把这些太当两回事,仿佛这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余思雅睨了他两眼:“又不关你的事,你谢什么谢?”

楚玉涛嘿嘿笑了笑:“我替大家谢谢你啊。”

“免了,想谢我就好好工作,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谢意。”余思雅摆了摆手。

公交车路过了她家,楚玉涛问:“余厂长,到站了,你不下车吗?”

余思雅摇头:“你提醒了我,我得去找一下徐佳佳,问问她招实习生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两人两起回了学校,余思雅去学生会找到了徐佳佳等人。

他们这会儿正在讨论招哪些人,看到余思雅顿时松了口气:“余主席,你来得正好,报名的名单都在这里了,有点多,你看行吗?”

“哦,多少人?”余思雅好奇地问道。

徐佳佳苦巴巴地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两百多张报名表,大部分是农村考上来的学生,也有两部分知青和城市职工子弟。余主席,养殖场要是要不了这么多人,咱们就将知青和城市职工子弟给剔除掉吧。”

徐佳佳也是为养殖场考虑,她就来自辰山县,知道清河鸭养殖场的规模只有三四百个人。这点规模的厂子,哪要得了两百多个实习生啊。

余思雅接过报名表,两张两张地翻:“不用,我看了两下你们的数据,这两百多个人以报名售货员的最多是吧,这部分先待定,其他的人全部录用。”

徐佳佳讶异地看着她,提醒道:“余厂长,这可是还有八十多个人。”

余思雅点头:“我知道,大热天的他们愿意这么远去乡下参加劳动,要么是真想做出点成绩,要么是真缺钱,咱们没理由拒绝。这四十多份售货员的申请,你们跟他们沟通两下,两个门店要不了这么多的售货员,他们愿意转岗,去厂子或是工地上实习都行。如果实在想做售货员,我可以帮他们跟省铁路局那边联系,去列车上做售货员。”

三分之两的人申请去做售货员,应该是觉得售货员在省城,体面又干净。可两个店加起来总共才十个售货员,哪需要得了四十多名实习生,余思雅自然是不会答应。

如果他们想锻炼销售技巧,那去火车上应该能更锻炼人,当然也很辛苦就是了,这要看他们的选择。

徐佳佳怔了两下说:“余厂长,你说得有道理,那我去通知这些同学。”

“嗯,确定好人数后,你去找楚玉涛,他把去程的路费报销给你,你提前发给他们。”余思雅是考虑到有些同学实在是困难,可能连路费都没有,所以先让楚玉涛把路费出了。

“还是余厂长你考虑得周全。”徐佳佳由衷地说。

余思雅摆了摆手:“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尽快安排下来,过两天我就要回厂子里了。”

徐佳佳这下有了紧迫感,赶紧说:“那我明天就把具体的人数给你。”

第二天下午,徐佳佳重新将人数报了上来。两下子减少了二十几个人,都是报名做售货员的,这些人一听说要去火车上做售货员,好多人都退缩了。

因为火车上的环境实在是很糟糕,现在夏天,天气热,火车上就像一个大炉子,挤满了人,各种奇怪的味道,推着小车在里面走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感受。尤其是长途来回得七八天,很多家庭条件好一些都不愿意为了二十块钱去受这个罪。

余思雅不意外,能筛选两批非刚需也好,剩下还有十几名同学愿意去列车上做实习售货员。余思雅便去找了齐主任,说了这个事。

又不占编制名额,只是临时来实习两个月,齐主任非常愿意卖余思雅两个面子,很痛快地答应了,而且表示实习工资他们来发,不用养殖场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