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唐朝公主的哥哥(第2/7页)

永河垂眸,仔细想着姜岩的话。

“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自己去争取,可我好像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从生下来就养尊处优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人安排好的,需要她努力的课业都是先生和哥哥布置好了给她的,她只要完成就行了。

姜岩见她如此,继续说道:“历朝历代,公主和亲外邦,嫁给朝中大臣之子,都是对皇室有益之举,本朝父皇勤政爱民,对外不需和亲对内不需拉拢朝臣,可以让公主自由婚配,这就给了你极大的便利。”

永河也是读过历史的,知道哥哥说的都对,她之前以为她和那些公主不一样,现在哥哥告诉她,其实她和那些公主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父皇治理朝政更加厉害,才免去了公主的那些事情。

“哥哥我现在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要给我看那些书了。”

史记典籍,兵法战略,甚至还有之前她丝毫不感兴趣的驭下之道,很显然哥哥并不打算只让她做一个闺阁女子,但她却现在才恍然大悟。

“现在知道也不晚,我让灵云去拿了吃的东西,你吃过之后好好想想,之后的路应该怎么走,你不用着急回答,毕竟这是一条走上了就无法回头的路。”

永河点点头,她的确需要好好想想。

姜岩从永河宫中出来,又去了长孙皇后的宫中,把永河的情况告诉她,听闻永河吃东西了,这才放下心。

在长孙皇后看来,十几岁的女子出嫁,要在夫家生活几十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去世的时候也是在夫君家里,自然是和夫君组成的家庭才是圆满的家。

但永河还只有十七岁,没有出嫁,更不认为和陌生人组成的家庭就是她‘真正的家’,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做出了‘写遗书’如此幼稚的举动,实则她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自杀。

这一晚对于永河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晚上,她要觉得今后要走的路,是如同其他公主一样,嫁人生子,荣华一生还是去走一条从来都没有人走过的路,展现出不一样的绝代风华。

与此同时,佛寺当中,济清大师站在廊下望着漫天的星斗,一直以来就有观测星象,预知未来的技术存在,在没有精良仪器的古代,只用肉眼去观察,依旧能够看到想要看到的东西。

“大师看出什么来了吗?”

“陛下看出什么来了?”济清大师不答反问,动了动因为长时间仰望而有些僵硬的脖子,看向走过来的李世民问道。

“才疏学浅,什么都没看出来。”李世民走过来,他跟着这位学习观星之术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依旧是毫无进展,而用这位的说法就是他‘日理万机,心思不净,无法窥见’。

济清大师来到树下桌旁坐下,倒了两杯茶,“陛下已经许久没有深夜前来了,此时前来有什么事儿吗?”

“的确有一事前来请教大师,多年前大师曾说过,‘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唐运旺’,此话可是预言着今日时局?”

李世民说着,济清大师喝茶的动作一顿,眼眸当中闪过慌乱,但没有让李世民发现很快就掩盖过去了。

“陛下既然已经有答案了,又何必来此一问呢?”济清大师呵呵笑着说道。

李世民心中的确有答案,从这些年姜岩所做之事上就能够看到一些迹象,尤其是在知道今日姜岩和永河说的话之后,之前模模糊糊的答案更加准确了。

可知道是一回事儿,不妨碍他对于这个答案的惊讶,之前参加科举的女子也只是有官阶在身,并没有实权。

李世民从济清大师这里得到了肯定,但他并没有立即回去,而是又问道:“大师觉得如若让太子来学习观星之术如何?”

“陛下认为太子殿下可是心思纯净?如若如此的话贫僧可以教。”

李世民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可还是因为政事太多心思不净无法窥探天机,姜岩比他更加天资聪颖,但他同样接触到了政事,也许也是不合适的,此事只能作罢,喝了茶起身离去。

然而这一晚济清大师的禅房注定是不安静的,走了李世民,又迎来了一位人,并且这位人来的比李世民来的还要早,只是一直没有出现而已。

济清大师往刚刚李世民用过的杯子里又倒了一杯茶,姜岩从房顶一跃而下,直接坐到了济清大师的对面。

“大师到底是什么人?”之前只以为是不同一般的老和尚而已,可是刚刚他听到了那句预言,这分明就是对武则天的预言,但是在这个世界里所有人物都与真正的历史不相同了,记忆中根本就没有武则天的出现。

但济清大师还是说了那句预言,那么他到底是不是知道一些什么事情?

济清大师嘴角含笑的看着姜岩,眼眸很亮,和平时的高僧模样很不相同,“你说我是什么人?如果论辈分的话,你该叫我叔祖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