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哥捉野兔怎么都捉不着

康熙说道:“朕许久未曾考校阿哥们的学业了。”

都将心思花在怎么搞党系争斗上,哪儿还有心思来好好温习课业!

尤其是出宫建府了的年长皇子,早不知道将幼时学的圣人之言学到哪儿去了,大清以儒为重,以汉学笼络天下文人,每回南巡都不忘招揽天下文人,表现出儒家圣人的敬重,自己也做文章,写诗词赋。

康熙眼眸深邃,他认为自己的每一位儿子都应该优秀,写文章、考经史子集更是不在话下,别以为长大了就不用学习了,成年阿哥要求最严格,谁不通过,谁就再回上书房好好念书去!

他不仅要考校阿哥们,还将翰林院的文人们都集中起来一起做文章,谁答不上来,谁就当场丢人。

康熙不仅要考他们基础知识,还要考写文章,治国之道,安民之道,将省试、殿试的往年考题都拿出来混着考人。

胤禩眼皮子直跳。

阿哥们,年长的像大哥都三十二了,还能记得十几岁时课业繁重那会儿强塞在脑子里的课业吗?

也不是谁都像胤禩这样脑子被冲击改造过,过目不忘的。

像九弟胤禟那样的,大概两三年没读圣贤书,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胤禩:“汗阿玛,您这是在为难人,儿臣也有三年没读过圣贤书了。”

“你就算是读了圣贤书,你也没读明白过,”康熙直哼哼,斥他:“君子的表象,泼猴的心。”

反正,他现在就想让大家都难受难受!

再扯个大旗,叫重天下文人,给翰林院士人表现机会,又命皇子与文臣“同乐”,让他们每天回家去都绞尽脑汁写文章,再也没精力来捣鼓些有的没的。

胤禩:“……”

写文章这事,似乎不会为难到自己,那没事了,看戏看戏!

康熙这命令一下,其他阿哥们不知道什么情况,胤禟可就头大了:“我都三年没读过那些了,之前背的早就还给先生了!”

“不是,怎么连数术都要考校,亏得我以前数术还好,做生意后没少用到。”

儒学经义是开胃菜,有惊无险考过,接着便是策论,写文章。

倒是难不倒老三,毕竟他本来就是个走文人路子的。

也难不倒做实事的老四,就是将实践体悟写到文章里,绞尽脑汁将文章写好费力了些。

其他人,好像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往年殿试题是汗阿玛亲自出题的,天文、地理、典故、德行、民生、国计……

题干就已经很长了,还要审题,写文章,儿子们一个个都傻眼了。

翰林院的文士们只当有了新的机遇,盼着在此事出头,卯足了劲写出好文章来。

摆在以前,写的不如他们还能说一句“儿臣善武,不善于文”,现在却让他们没考过的回上书房继续念书。

这就很丢人了。

说不是为难他们都没人信。

有的人想到个法子,让人给自己代笔写文章,将近几年的考题都背下,结果真正考的时候,康熙又出了新的题目,仿佛早就知道他们在提起那备考题似的。

如此折腾了一通,儿子们给折腾够呛,一个个下朝回去后看书抱佛脚,研究汗阿玛近些年的治国之策,而文人学士又喜笑颜开。没差事在身的逃不过,有了差事在身的还能逃过一劫。

一时间,大家都争着为汗阿玛分忧。

康熙:朕不是折腾儿子的人。

他那叫君父之爱如山般厚重!

文章写得好,其中也不乏有翰林院学士因此而受到皇上赏识,他们还以为皇上是开恩提拔有才之士呢!

胤禔就是有差事在身逃过一劫的不用回去“补课”的,虽然文章写得不好丢人,还让太子压了一头,这让他将心里的不爽都发泄在了抄烟花柳巷上。

那座最醒目的花楼,他前去查抄时人去楼空,只留下几个什么都问不出来的小花娘。

花楼里值钱的东西也被人搬走了,胤禔可以肯定那些东西还在京城里,那么多的东西不可能一夜之间运出城的。

忙活了一通,什么都没捞到,结果三教九流汇聚的烟花柳巷还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

“简直狡兔三窟,灭了一窝又一窝,”胤禔咬牙切齿,他本以为这件事很简单,带着人去查封烟花柳巷,派人巡逻禁止拉客,谁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不但狡兔三窟,还极会隐藏,甚至还有人假扮成良民百姓,互相对暗号以在背地里行动。

胤禔发现从明面上走,已经行不通了,因为他的队伍一旦离开,他们又会冒出来,他的人总不可能一直守着这里。

再不将那些人一网打尽,就显得他办事不力!

胤禔丝毫不知,自己在三教九流之中还传出了“阎王”的名声,探子前去报信时,匆匆忙忙会叫上一句“阎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