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第3/6页)

顾苹襄也看明白了,谢青鹤的目的根本不是应付杏城令,而是有心要联络龙城的大人物。

但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联络,而不是通过寒江剑派的秘密方式呢?顾苹襄暂时搞不明白,他觉得自己也不必搞明白。这时候只要配合就行了:“是。既然本衙亲涉此案,还请杏城县衙出具递解文书,请谢真人往本衙暂住。”

顾苹襄也不敢让谢青鹤真的在杏城县的大牢住下,赶忙走程序把人“押”走。

至于说,龙鳞卫在杏城根本没有衙门,也不可能有关押犯人的“牢狱”,嗐,随便找间客栈邸店圈起来,老子说它是龙鳞卫在本地的大牢,它就是大牢。不是也是!

不管杏城令吓得脸青面黑,怎么劝说,怎么赔罪,谢青鹤带着伏传出门去了。

顾苹襄更是冷面无情,强行压着衙门差役给他开递解文书,班房被闹得欲哭无泪,说这犯人都没押下来,怎么解出去?顾苹襄就拉着杏城令叫他下关人的文书。杏城令死活不肯:“我岂能把谢真人捉拿下狱?这都是没有的事情,你们也不能这么害我啊……”

顾苹襄冷笑道:“你现在倒是知道厉害了?早前还当着谢真人的面指着光头骂秃驴呢?不是你和伏小真人讲山下的规矩王法吗?谢真人跟你讲规矩王法了,你又怂尿裤子了?——你不给我弄这个递解文书,信不信谢真人真跑你这潮湿烂臭的大牢里蹲着去?”

梅衠是个老好人,和杏城令也有吃了半天烤肉的交情,这时候过来指点:“这事想必与你无干。谢真人也不至于和你一般见识。我若是你,”他不动声色地指了指正低头和谢青鹤说话的伏传,“解铃换需系铃人。”

那边伏传也和谢青鹤说完了话,匆匆走了过来,与三人见礼。

“顾大人,县尊大人。我与大师兄商量过了,这递解文书就不必写了,”别人不知道皇帝就是束寒云,伏传心知肚明。被二师兄知道大师兄竟在杏城“下狱”,哪怕是字面上的下狱,只怕二师兄都要发飙,“还请两位大人把案卷做实,尽快送去龙城。我来配合过堂,替掌门师兄答话。”

这就是把杏城令从中摘了出去,完全变成谢青鹤授意办成的一件公案。

杏城令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妥,他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这样岂不成了被人随意差遣的工具人?真要遵照谢青鹤和伏传的命令行事,朝廷威严何在?本官威严何在?

顾苹襄已经满口答应下来:“谨遵谢真人法旨。”

四品的武官都跪得这么利索,杏城令弱弱地挣扎一下也随波逐流了:“好,好吧。”

伏传说要代替谢青鹤过堂受审,杏城令哪里敢审他?顾苹襄也绝不可能坐视此事发生。

三人坐在一起,连文书都没有叫,顾苹襄亲自执笔,把谢青鹤交代伏传的说辞记了下来。

事情经过很简单,谢青鹤听闻王氏父女龃龉,深为王氏女不平,命令伏传帮王氏女复仇。伏传也没有撒谎,老实交代他带着王姑娘去了王家,他切了王老汉的唧唧,王姑娘用金钗捅死了她爹。随后伏传又奉命处死了王氏女,将王氏女尸身火化。

整件事说完之后,杏城令和顾苹襄都很意外。他们都认为王老汉是伏传所杀。

“这……王老汉是王氏女所杀,王氏女又死于伏世兄之手……”杏城令觉得,这件事跟谢青鹤已经扯不上太大的关系了。真要按照他来判决,也就是把伏传和谢青鹤各打几十板子、流徙千里。

顾苹襄再次觉得杏城令脑子不好。你还想把谢真人和伏真人抓来打板子?!

杏城令死活不肯判谢青鹤死刑,认为这判决谁看了都要骂他是昏官。说来说去,最后只好让他挂了个悬案,请求上官裁决——毕竟谢青鹤身份特殊,七品小官不敢轻易处置,这也说得通。

伏传代谢青鹤在供词上画押,顾苹襄拿到杏城令的亲笔,也飞快做了本衙文书,命令快马加鞭送往龙城。

这件事办完之后,时候也不早了。

顾苹襄很想招待吃饭,谢青鹤也得招待赶来支援的剑湖庄庄主梅衠,几人便在城中开了一桌。

席间顾苹襄很殷勤地敬酒讨好,吹拉弹唱无一不精,把几个陪酒市妓的活儿都抢光了。确实给谢青鹤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饭毕会账,最终却是梅衠不动声色早早地抢买了单。

庄主含蓄又得意地笑道:“我才是地主,哪有叫谢真人、顾督军会账的道理?”

谢青鹤不禁笑道:“早年门下弟子行走江湖,到了此地,也多谢贵庄热情款待。”寒江剑派派了人来杏城调查安仙姑的事情,多半都要去剑湖庄蹭吃蹭喝一番。

梅衠是真正的地头蛇,有他在杏城招呼,谢青鹤与伏传也不必再住客栈,直接被安置到剑湖庄某个富商弟子的家中。老头子独居的花园书房被打扫了出来,清静舒适,主要是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