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两年(重要剧情)(第3/5页)

得知太子失踪,官家勃然大怒,虽说自己总是在儿子面前表现出严厉的一面,但血浓于水,怎会不为自己的骨肉感到担心难过。

皇城司接到圣旨,几乎出动了一半的人力寻找,皇城司的几个头目更是在官家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不找到太子,要么永不回宫,要么提头来见。

几个头目相继出宫,皇城司剩下的职权又落回了赵薛岚手里,也是没有法子,除了她,没人能压得住皇城司那些被称为“疯狗”的侍卫。

可人力出动了一半,过了半月也未寻到太子的任何踪迹,官家开始怀疑皇城司的办案能力了。

这期间,其余八个皇子时常来宽慰官家,尤其是三皇子和五皇子,殷勤的很,逐渐在官家面前显露了过人的本事,也不再遮蔽锋芒,而年纪最小的九皇子赵澈只有十五岁,却比他们懂得收敛,一直陪伴在季贵妃身边,也就是太子生母的身边,赢得了朝臣们的称赞。

国祚昌盛时,可不立储君,若非赵祎双腿受损,怕他被病痛压垮,性子愈发阴郁,官家也不会那么早将他推上风口浪尖,成为各大势力的眼中钉。

沉浮朝野多年,官家的直觉是,这件事并非偶然,有人开始出手了。

太子失踪,最发愁的就是辅佐和看好太子的一众臣子,包括缃国公父子和慕宰相。

比起两位老者,陆喻舟还算从容淡定,每日照常办公,只是时常会在公廨和家宅中听见一阵阵叹息声。

在太子失踪的一个月后,陆喻舟收到一则密保,三皇子及其势力已经按捺不住,想要争取储君之位了。他还听说,其余皇子也在积极拉拢人脉,一时间,朝中暗流涌动,想必一场场血雨腥风即将上演。可就在皇子们争得头破血流时,唯有九皇子在默默寻找着太子,得了仁义之名。

在皇位的角逐中,陆喻舟一直力挺赵祎,两人有着超乎寻常的默契。在他看来,其余几个皇子中最有城府和手腕的人不是家族势力强盛的三皇子,也非学富五车的五皇子,而是那个以仁义行走于朝野的九皇子。

放下笔,陆喻舟双手交叉,静静思忖着几位皇子的前程和命运,最后化为一声冷笑,消弭无形。

因寻找太子一事,缃国公急得焦头烂额,再没心思去管儿子的婚事,陆喻舟更不会对婚事上心,在他看来,公牍比婚书有趣多了。

这段时日,他偶尔会想起那个名叫宝珊的女子,也只是淡淡拧眉,没有因此烦心,而宝珊从未想起过他。

*

夜里因母乳不足,阿笙饿得直哭,宝珊抱着他轻晃,一勺勺喂着羊奶。阿笙就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厌过奶,一尝到母乳就高兴的不行,喂他喝羊奶属实是委屈他了。

喂完奶,母子俩坐在窗前,看着明净墨空中的皎月,宝珊温声道:“阿笙,那是月亮。”

阿笙仰头看着月亮,懵懵懂懂的眼中映出月的轮廓。

宝珊将下巴轻轻抵在他的头顶,抓着他的小胖手,指着月亮,“等到月圆时,咱们就要跟外公和姨母团圆了。”

听见“外公”两个字,阿笙呵呵傻乐起来,像是知道外公是谁。

可真到了月圆夜,母子俩并未等到想要见的人,连封书信都无,可谓音信全无。落差感充斥心间,又要强打起精神,等待下一个月圆。雨丝风片的春日,被红衰翠减的秋日更替,那些被牵挂的人始终未归,一季一季的更迭,一转眼就是两个年头。

佳庆十二年,迎春花开,枝桠吐新,江南的小镇上热闹非凡。

一个身量不高的小胖墩蹲在私塾外,手里拿着融化的糖葫芦,正认真听着高墙内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他嘬了一口融化的糖,又开始专心致志地听起来。

稍许,私塾散学,穿着学子服的小童们由仆人们领着离开。

小胖墩瞄到一个跟自己一样矮的小瘦子,颠颠追上去,奶声奶气地叫道:“呦呦等等我。”

名叫呦呦的小瘦子松开仆人的手,转过身来,皱眉噘嘴:“阿笙,你怎么又来了?”

小胖墩阿笙笑着递出另一根糖葫芦,“喏,给你的。”

看着融化的糖葫芦,呦呦一点儿也不想要。他左右看看,生怕被人知道自己与一个没爹的小东西是邻居。

不是呦呦势利眼,是身在势利眼的大宅子里,耳濡目染,潜意识里觉得阿笙是个不吉利的人。因为,家中长辈时常念叨,他娘是个貌美的寡妇,让家中的小孩子们不要理他们娘俩。

又被邻居家的小哥哥嫌弃了,阿笙蹭蹭黏糊糊的小手,扭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齐冰,露出委屈的表情,却犟着没哭,因为娘亲告诉他,男儿有泪不轻弹,他长大是要保护娘亲的,不能动不动就哭鼻子。

两岁大的幼童穿着月白色的袄衣,手臂上戴着一对银镯子,腰上系着一个绣着慕字的荷包,乖乖巧巧,安安静静,怎么就被世道中的人嫌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