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惊喜(第2/5页)

且行事迅速,亦未受重伤。

这般火中取栗的事,哪怕悍勇如萧烈裴缇,都不敢去想。唯有将其归于早有预谋、里应外合,听着才真实些。

有周希远在手,堪称铁证如山。

不管那几位老狐狸信不信,寻常人家得知此事,定是要深信不疑的。

武氏大悦,最后一丝顾虑随之消弭。

夫妻俩陪她坐了会儿,又去照月堂报个平安。因老太妃这半年精神不济,加之谢珽一去数月,难免多绊了半天。等回到春波苑的时候,日色都快西倾了。

……

年节在即,春波苑喜气盈盈。

甬道旁几株腊梅盛开,深冬时的厚帘换成开春的薄软绣帘,鸟雀腾跃之间,虽不见青嫩草芽,却隐有春意渐生。

斜阳淡金,阿嫣先去瞧她的兔子。

谢珽从前很少碰这种小家伙,如今倒是随了阿嫣,瞧那两只毛茸茸的长耳朵颇为可爱,忍不住伸手捏了捏。过后又搓搓指腹,觉得兔子再乖巧柔软,都不及阿嫣娇软。她那耳朵尖泛着红,轻声哼哼的时候,当真能诱得人把持不住。

一时间就有点心猿意马。

谢珽成婚甚久,好容易尝到销魂滋味,途中赶路怕她难受,食髓知味了几回,却仍觉不足。

如今回到自家院里,难免惦记。

不过时辰尚早,太阳都还没落山。

他将旖念暂且压下,陪她逗弄小兔子,过了会儿掀帘进屋,就见临墙的博古架上,又添了两样摆件——是先前他和阿嫣在揖峰轩捏的那两尊。

一个是憨态可掬摆弄小猫的少女,一个是并肩而坐心有灵犀的情侣。

在他押送谢砺的那段日子,阿嫣都精心描画起来,形神兼备,色彩浓淡相宜。

他拿在手里观玩,暗生赞许。

旁边阿嫣挑了挑眉梢,“画得好看吧?就凭我这手艺,哪天若是不慎流落街头,总还能混口饭吃。”

“岂止混口饭吃,能独成一家。”

谢珽知她在书画上的才情,若往后多用心思,哪怕没法跟先太师那样的名家比肩,也是能自成一体的。若配上他这手泥塑,夫妻俩双剑合璧,捏出来的东西没准儿能跟惠之大师一较高下。

这念头冒出来,谢珽饶有兴致,忽然想起了上次夫妻俩寻常小情侣般上街闲逛、喝茶听曲的事。

“往后若有空暇,不如一起去卖艺?”

“怎么卖艺?”阿嫣觉得有趣。

谢珽随手取了她捏的一只小胖老虎,在她鼻尖轻碰了碰,“我捏泥,你描画,银钱也不多收,要个三两银子,肯定有人买。”他少年时在街头闲逛,大约也清楚这些小物件的价钱,凭他这手艺,三两银子还算要低了。

阿嫣嗤的一笑,发愁道:“那可就亏了。”

“嗯?”

“我若认真泼墨,一幅画就算不要百两,几十两总能有的,落在夫君这泥塑上反倒跌了身价。可惜,真是可惜。”

她故意轻叹,似不甚满意他的手艺。

谢珽笑着一把将她抱起,进了里屋压在榻上,捉了两只腕子威胁,“这才成婚多久,就嫌弃起我来了!”

阿嫣两只细腕被捉,被他举过头顶。

霎时成了任人揉搓的小可怜。

她笑得花枝轻颤,赶紧软声讨饶,却被谢珽扯落帘帐,厮磨到外间开饭才放过。

……

翌日清晨,谢珽去了外书房,阿嫣如常去照月堂。

问安之例仍在,却已跟从前迥异。

高氏随着谢砺离开之后,儿媳自知能留在王府,都是谢珽看了怀中稚儿的面子,自然格外收敛,凡事皆瞧着武氏和阿嫣的脸色。越氏自不必说,正经婆母是武氏,哪怕谢瑁在世时,婆媳间都无罅隙。剩下武氏和阿嫣、谢淑,都不是会对她讨好逢迎的主。

老太妃为此深感寂寞。

不过连遭打击后,她也没了从前强撑脸面的心气儿,知道拧不过阿嫣婆媳,问安便改成隔日,应个景罢了。

只要她不挑刺,厅中便颇安生。

阿嫣瞧着谢珽的不易,便知谢衮当年出生入死、拿性命守着边塞,是多令人钦佩的事。是以哪怕对老太妃有过芥蒂,瞧着沙场英烈的面子,也要敬着长辈几分。武氏也是一样的心思,只要婆母别跳窜,仍会代夫尽孝。

如此一来,气氛便颇融洽。

孙辈们陪着解了会儿闷,老太妃仍回屋里睡觉,武氏去长史府议事,阿嫣与谢淑去后园走走。

许久没见,俩人其实彼此牵挂。

谢淑担忧阿嫣的处境,阿嫣在脱险后,每尝念及府中众人,总要惦记谢淑几分——谢砺受惩之后,谢珽为收拾残局,费了不少心思。那等祸起萧墙的情境下,徐叔叔不好去提儿女亲事,只能无功而返。

小姑子与她年纪相若,先遭家中之变,又耽搁少女心事,内心愁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