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惩治 楚嫱一颗心跌进冰窖,差点晕死过……(第2/4页)

只不过遭了算计后,母女骤然分离,女儿孤身远嫁前途未卜,毕竟是做母亲的,再冷心肠都会难过。

瞧着楚嫱挨打,她只觉得活该。

起初她也无动于衷,只将水往老夫人头上引,说替嫁之事,伤的是太师府的颜面,如何惩处,该看老夫人的意思。

楚老夫人在宫里战战兢兢的求情,气都还没消干净,当时也不肯维护。

薛氏没法子,又跑回去苦求楚元敬。

屋里闹得兵荒马乱,楚嫱虽不至于皮开肉绽,那鞭子打下去,也肿起了一条条青痕,见没人肯说情,索性借痛装昏,晕了过去。

这才逃过剩下的毒打。

之后闺中养伤,等青肿和痛楚消了些,便遮遮掩掩的跟薛氏问起婚事,心里还打着静观其变的主意——倘若阿嫣嫁过去后处境极差,她便装死不应,逃过这场劫数;倘若阿嫣处境不错,汾阳王府没传闻中那等险恶,她便可喊冤叫屈,只说是被阿嫣设计夺了婚事,才仓促失踪。

反正圣旨婚书皆是她的名字,她若想闹,也不是没法子。

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她楚楚可怜的透露了这意思,却被薛氏的一句话浇了个透心凉。

婚书上换人了!

圣旨另颁,婚书另写,汾阳王妃那个位子,跟她已经没了半点关系!

那一瞬,楚嫱呆若木鸡。

没过多久,送嫁的楚安回府,转达了汾阳王府的意思,要府里重惩楚嫱,方可平息谢家的不满。连同她前阵子见过哪些人、说过哪些话,都逼问不休。楚嫱被这态度惊得够呛,熬不过楚元敬的怒责,将一切都交代干净,连同那位魏州来的孙姐姐如何说了汾阳王府的实情、劝她别去送死等话,都尽数吐露。

楚元敬听罢,气得倒仰。

连夜让人去寻孙姑娘,那位却早已辞了亲戚,走得无影无踪。

如此一来,楚家就算是傻子,都该明白背后缘由了。于是祠堂罚跪、抄女戒女则,又寻了个道观将她送去,连同婚事都搁置了。

毕竟汾阳王府手握重兵,惹不起。

楚嫱便在道观里慢慢熬日子。

先前阿嫣修书回府,她也拐弯抹角的探问过,得知阿嫣在王府过得还行。不过她知道阿嫣的性子,惯会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说的话未必可信。且当日逃婚后,退路尽被斩断,她心里实在难以接受与王妃之位擦肩而过的事实,暗里难免盼着那位孙姐姐所言属实,汾阳王府确为龙潭虎穴,阿嫣所嫁非人。

直到前天晚上楚安自客栈回来。

那时她才知,阿嫣所言非虚,谢珽果真不是传闻中那样凶神恶煞,毫无人性。而今日迎接阿嫣回府时,她也特地让贴身丫鬟去府门口窥看谢珽究竟是何模样,没多久丫鬟回来,眼睛都直了。小丫鬟没读几本书,夸不出溢美之词,翻来覆去就只三句话,长得很高,身材很好,脸上极为俊美!

楚嫱听罢,几乎掐破手心。

虽然未见其人,但看丫鬟这反应,可见谢珽此人的风姿相貌,必定极为出类拔萃。

当初的一时冲动,或许真的令她错失了飞上高枝的机会,错过了极出色的夫君,还搭上了后半生的荣华。

楚嫱心里五味杂陈起来。

懊悔有之,不甘有之,嫉妒有之,不忿有之,甚至隐隐生出些期盼。昨夜辗转反侧时,她就在想,替嫁之事闹得那样难看,谢珽能接受阿嫣,想必是看了太师府的颜面。那么她呢,原本该是她汾嫁为阳王妃,与谢珽相伴一生,如今谢珽来了楚家……

明知希望微渺,她还是按捺不住,半是忌惮半是期待的梳妆起来。

直到外头响起了扣门声。

丫鬟过去开了门,嬷嬷同玉露缓步进来,一瞧见镜前金钗美服的楚嫱,嬷嬷立时愣住了,有点气急败坏地使眼色。倒是玉露强忍着笑,端然道:“王妃听闻大姑娘病了,特地命奴婢来瞧瞧,而今看来,气色倒是很不错的。王爷想见见姑娘,还在厅上等着呢,既是梳妆整齐了,这就走吧。”

旁边嬷嬷情知要露馅,就想阻拦。

玉露轻咳了声,轻抚衣袖。

自打嫁进王府之后,她跟着阿嫣受过刺杀惊吓,也见识过演武劝桑的场面,平素陪在阿嫣身边招待魏州的高门女眷,看惯朱衣华盖,早就不是当日太师府后宅里的小丫鬟了。且汾阳王府虽未设女官,京城里王府的派头楚家都是见过的,王妃身边管事的女史皆有品级,等闲官妇都不敢招惹。

玉露的身份已然不同,嬷嬷瞧着那身锦绣绫罗,哪敢违抗,只能缩了缩头,将劝阻的话咽回去。

楚嫱不明就里,瞧着玉露的派头,心里有点泛酸。

不过听闻谢珽在厅里等她,心中多少摇动,对镜看了一眼容色身姿,觉得梳妆打扮并无不妥,便带了丫鬟往厅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