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献计(下)(第2/2页)

想在二十一世纪,房价犹如天价,买房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人对于房子是天生有需求的,这时期不时兴租房,否则沈嘉会提出廉租房的观点,但收房租太难了,还是别给官府制造负担了。

大臣们窃窃私语,“感觉挺有道理的。”

“听着还行,但拿用士兵去建房不是纯属胡闹吗?他把将士们当什么了?”

“其实未必要动用士兵,一个村也没多少人,组织一支专门建房的施工队也费不了多少钱,这笔买卖还是划算的。”

“十两银子还得分二十年收回来,这买卖怎么能做?这二十年间,他们还不起钱怎么办?人死了怎么办?搬走了又怎么办?问题也不少。”

“主要是从未听说官府建好房子卖给老百姓的,这不是扯淡吗?每家每户对房子的需求也不同吧?大一些小一些怎么能满足家家户户的需求呢?”

赵璋想了一会儿,这个提议沈嘉已经对他说过了,倒是觉得挺不错,起码这么一来,百姓们住宅得到保障。

沈嘉相信,老百姓都是希望住的好一点的,每年从收入里分出一部分还房贷,相信还是有人愿意的。

“如果建好的宅子卖不出去呢?总不可能刚刚好卖光吧?”

沈嘉笑了笑:“先少建一些,试试水,如果不行,几栋房子而已,作为奖励或者补贴都是可以的。”

这年头还没有房地产商人,只有中介,沈嘉想把房地产作为官府的垄断项目,长远来看肯定是能赚钱的。

皇上同意了沈嘉的建议,最终与几位大臣选定了三个往年受灾最严重的村子当做试点。

同时,买储备粮的事情也迫在眉睫,这部分粮食还有大作用等着它。

一番讨论过了午时还没结束,不少老臣已经累极了,沈嘉也是口干舌燥又饥寒交迫。

皇帝留了大家吃午饭,热腾腾的香锅子,吃完沈嘉满血复活,感觉还可以继续再来一场辩论。

吃饭的时候,沈嘉被一群官员围住了,问的都是表格的事情,不仅户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其他衙门也都是要各自做账,各自审核的。

沈嘉本来就没打算藏私,但这东西也是光靠嘴巴就能说清楚的,于是准备写一本教材,大家都是聪明人,想必很快就能学会。

午膳结束,杜总管来宣几位内阁大臣召见,还特意点了沈嘉来做会议记录,等事情商议结束,赵璋当着一群大臣说:“沈爱卿这次立了功,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吗?”

沈嘉也不客气,直接说是:“既然如此,下官就要一副皇上写的字画吧,皇上的字千金难求,臣这还是赚到了。”

大臣们看沈嘉的眼神都带着震惊和佩服,正常人听到皇上的这句话应该都会说不要赏赐,这是自己份内之事云云,沈嘉这么不客气直接要赏赐,实在有些过分。

而且连他们自己都没有皇上的墨宝呢,凭什么沈大人可以有?

“可以,朕答应你了。”赵璋把其他臣子打发走,只留了沈嘉下来,说是今晚就把赏赐给他画出来,免得沈嘉望眼欲穿。

沈嘉再一次光明正大地留宿皇宫,杜总管已经很有经验了,先弄个替身去本该沈嘉住的地方,然后再把皇上寝宫内外排查一遍,不忠心的奴才都不敢派过去,免得出了差错。

赵璋的字画非常好,他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将来和家里闹翻了,那他起码还能卖字画度日,足够养活沈嘉了。

赵璋今天画了一幅沈嘉的肖像图,画中,沈嘉穿着官服站在金銮殿上,一手抬起,一手放在背后,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非常生动形象,哪怕沈嘉见识过现代各种栩栩如生的绘画技巧,也不得不赞一声:“画的真好!”

赵璋提笔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正是当初琼林宴上沈嘉做的那首《登科后》,诗句与画境意外融合,让这副画更加完美了。

“字写的真好,画的更好!”沈嘉又夸赞了一句。

赵璋等画干了卷起来递个他,笑着说:“便宜你了,好好收藏着,勉强能当个传家宝。”

沈嘉笑话他:“谁家的传家宝会是自己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