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是我想的太简单(第3/4页)

“谈不上仁慈,不过是不想浪费人力罢了,大晋传到朕手上,总要让百姓们过上好生活,而且朕一直记得你说过的一句话。”

“哪句?”

“你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也都有自己的职责,再小的螺丝钉也可以发挥大作用的,虽然朕不明白螺丝钉是什么,但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

沈嘉摸了摸鼻子,准备改天就送赵璋一个有螺丝钉有弹簧的礼物,这时候木匠的手艺堪称精绝,但肯定比不上现代流水线作业的效率,螺丝钉确实是可以替代那些繁琐的拼接流程的。

“来来来,不说闲话,既然皇上已经了解了支出的分类,那么微臣来画张表格,皇上将账本上的数据填入表格试试。”

一张月支出总表一个时辰足够了,赵璋做完后自己都觉得自己厉害的不得了,而且再看这张表,他立即就发现了账本中的问题,当即把几位掌事公公叫来质问一番,揪出了几个中饱私囊的掌事,搞得后宫一时间人心惶惶,那些原本利用职权偷偷摸摸捞油水的全都歇了心思。

处理完了这些琐事,赵璋才发现正事还没谈,于是将沈嘉留了下来,准备秉烛夜谈。

以前也不是没有大臣留宿宫里过,宫里也有专门给大臣住的宫殿,杜总管挑了个身材与沈嘉相似的小太监,披上沈嘉的斗篷送入寝宫,至于真的沈嘉,自然是留宿在皇上的寝宫里了。

两人一番激烈运动后,沈嘉趴在床上问:“你想出借粮这个主意目的是什么?”

赵璋双手枕在脑后,床上的枕头换成了一个塞满棉花的双人枕,枕上去软绵绵的,赵璋有些不习惯,但又觉得挺舒服的,他说:“朕怜惜贫苦百姓,本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但光靠每年送粮治标不治本,一旦受了灾,百姓要么等朝廷救济,要么就得饿死,太被动了,当朝廷不再免费赠粮而改成借粮,至少能刺激他们的生存动力,为了还上粮食他们必须辛勤劳作,就算还不上,也还可以用自身劳动力来换,但朕也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做,许多事情,朕还是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的。”

沈嘉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有法子提高粮食产量就好了,总得给他们一点盼头,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还得上粮食,这样才有动力,但据我所知,大晋的良田大部分掌控在权贵地主手中,普通老百姓要么守着几亩薄田度日,要么给人当佃农,而佃农的日子就全看主家心肠好坏了,依我之见,第一步要解决的应该是土地问题。”

“以大晋的人口,人均耕地完全可以再翻一番,不少地方地荒着无人耕种,如果百姓有足够多的田地,哪怕再辛苦他们也是愿意耕种的。”

赵璋摇头,告诉他:“土地乃民生根本,哪是那么容易变动的,朕上位后曾提出重新丈量土地,登记入册,光是这一件事到如今也没做成,要令百姓开荒可不是光有政令就行的,一旦把控不好,百姓土地分的不均才是乱世的源头。”

沈嘉琢磨了一下这句话,再联系历史上几次大变革,凡是涉及土地和税收的都是大难题,点头说:“是我想的太简单了,土地难以变动,粮食又不会无故增加,有限的粮食要喂饱全国百姓,可真不是一件易事啊。”沈嘉把脑袋枕在赵璋的胸口上,握着他的手感慨道:“当一国之君真的太难也太累了,我情愿你是个闲散王爷,没得整天为各种政事发愁。”

赵璋把玩着他的长发,沈嘉的头发又黑又滑,他极爱洗头,头发虽然不长却保养的非常好,摸着舒服极了。

“从前朕也觉得累,但身体的累怎么及得上心灵的苦?只要你愿意陪着朕,这点苦累算什么?闲散王爷岂是那么好当的,你看朕的那几个兄弟,朕从未苛责过他们,但他们照样过的战战兢兢的,偏朕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锦衣卫里有一批人日夜盯着他们的动静,他们每天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都有人汇报给朕,换位想想,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沈嘉所知的几位王爷要么是先帝的堂兄弟,要么就是赵璋还未成年的弟弟,当年那场夺嫡之战,除了赵璋这个胜利者,其余成年的皇子全都死了,而先帝更狠,亲兄弟一个都没留,封王的只有几个堂兄弟。

“几位王爷年纪还小,现在看不出什么,将来的事情可就说不好了?他们成年后是否要去封地生活?”

赵璋与他提了一嘴:“按朕的想法,他们最好是都在长安生活,活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去了封地谁知道他们会变成什么样?更何况,历史上有几位藩王真能管理好内政?大多数要么耽于享乐,剥削百姓,要么野心勃勃,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朕还不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