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 大错(第2/3页)

“不瞒将军说。”

宋青小看了他一眼,说道:

“一百多年前,将军的屠城,并没有令事件完全平息,仅只是事件的开始而已。”

“此话怎讲?”

张守义一听这话,不由愣了一愣,沉声问了一句。

“一百年前的屠城事件里,使得此地出现大量的阴魂。”

百多年的时间,让这些游荡于人世的阴魂成了气候,变成了厉鬼。

“并且开始为祸百年之后,仍居住在沈庄内的人。”

宋青小正色道:

“我随家师、师兄受人所托,前往沈庄的过程中,遇到了厉鬼拦路,声称要将整个沈庄的人全部杀死。”

她将来时路上所发生的事大概一说,接着又道:

“冤有头,债有主,如果要想找出这些冤魂厉鬼的源头,便必定要找到当年令他们化鬼的原因。”

所以她冒险闯入红雾,进入百年前的场景,找到了这位造成沈庄悲剧的将军。

“……”

张守义听完她的话,长久的沉默。

那些原本驻守在城墙上,跟随他的士兵冤魂也一声不吭。

“是我的错。”许久之后,张守义才好像长长的叹了口气,语气沉重:

“没想到,这错误,竟会在百年之后还要延续。”

“沈庄的后人提起当年张将军,猜测你屠城的原因有两点。”

宋青小结合在牛车上从吴婶口中套出来的话,再加上自己根据一些线索而生的猜测,半真半假的道:

“他们认为,当年李国朝对朝廷造成了威胁,你在领兵出征之前,曾在皇帝面前立下军令状,不取李国朝首级,便愿意全家人头落地。”

当时张守义领兵在外,手握重权,皇帝心怀猜忌,留了他的父母妻儿在上京。

“所以你败于李国朝手中之后,无颜面对父老,又怕战败的消息传回京中,满门张氏人头落地。”

在这样的刺激之下,张守义心生怨恨,最终失去理智,下令屠城。

“不是!”

张守义一听这话,顿时身上杀气一盛,重重的反驳出声。

“还有一种可能。”

宋青小面对他突然暴发的杀机,却并不以为意,又接着说道:

“沈庄乃是传闻之中的绝佳养龙之地,你退守沈庄,并非贪图此地富裕、粮草丰沛,而是为了占据养龙之地。”

云虎山一脉出身的老道士当年从他的师傅口中得知沈庄地处特殊,是阴阳江汇的奇佳宝地。

若在此开山立派,便会气运鼎盛,养出人间帝王之气的君主;

而若是在此大开杀戒,则会煞气横行,育出祸害三界的魔君。

先前她暂时栖息于船坊之上的时候,抱猫的乔儿曾说李国朝围攻沈庄,不惜极大代价要拿下沈庄的缘故,是因为曾受高人指点,认为此地是绝佳的养龙之所。

所以若是他攻占沈庄之后,在此登基,便会建立不世功业,其朝代能传承千秋万世。

受到这样的诱惑之下,李国朝拼了命,付出了很大代价攻打沈庄,最终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

张守义忠于朝廷、忠于皇帝,若是得知这样的传言,在偏激之下,极有可能为了阻止李国朝的阴谋,而将此地化阳局为阴局。

“我大金朝,如今传承至此,已经是第几代了?”

张守义沉默了半晌,听完她这话后,问了一句:

“当今皇帝是谁,年号为何呢?”

事隔百年,在宋青小闯入进这修罗场后,他不问苍生、不问父母妻儿,却偏偏问起他曾为之效忠的朝廷、皇帝,宋青小就已经猜到了结局。

“晚金已经灭亡了。”

她静静的看着这位已经化为枯骨,却仍满腔忠诚的将军:

“在李国朝起义的时候,晚金就已经气数将近。”

在沈庄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各地起义的百姓攻入上京,朝臣逃离,皇帝死于南逃的路途中,晚金宣告结束,进入国民时期。

这些事情她从宋长青、吴婶等人口中大概了解了些许,也说得不大详细。

可是张守义想要的答案已经得到。

他对于之后发生的详细过程并不如何感兴趣,甚至在听到晚金灭亡的时候,他眼中的那唯一残存的希望便已经熄灭。

无尽的阴气从他身上散逸开来,吹鼓着他身上已经腐朽的战袍,那殷红的披风高高飞扬,像是尾随在他身后不死的冤魂。

“气数——将尽了吗?”

他悲呛的出声:

“晚金——”

“皇上——”

他重重握紧手中的弓弩,发出一声孤鸟般的哀鸣。

‘呜呜——’

阴风刮过,一股强烈的煞气从城墙之上的冉冉升起。

那些屹立在城墙之上的士兵听闻朝代已毁,家人早就已经作古的消息,都纷纷散逸出悲痛、悔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