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5页)

永隆帝的这几个儿子,为了争权夺势,谋取皇位,一个不惜以流民为饵,一个是肆意践踏百姓性命。

若不是担心他们的纷争,会惹得天下大乱,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祸。

沈绛倒是恨不得这两人快点打起来,最好是再撕的厉害些,两败俱伤。

这皇位不管落在谁手里,反正这两人不行。

*

虽说吃饭是由头,见这个候闵才是真,谢珣还是点了一桌子的菜,让沈绛品尝一番。

谁知正吃到一半时,清明急匆匆推门而入。

“公子,方才管家来找我,说宫里传来消息,太后娘娘病了。”

谢珣霍地起身。

沈绛也望向他,催促道:“你快进宫吧。”

“你待会一人可以回府吗?”谢珣不放心她。

沈绛露出一个安慰的笑容:“阿鸢陪我来的,况且还有车夫。我怎么是一人呢,你快些去吧。”

谢珣临走时,轻握了下她的手掌。

这才转身离开,带着清明一起。

原本太子党的人都在担忧,此番太子惹得皇上如此震怒,该如何收场,没想到太后竟是病的如此恰逢其时。

于是太子的几位大儒先生齐齐入宫。

正巧竟也遇到了一并入宫的顾敏敬还有次辅杨怀,杨怀是顾敏敬的人,一向是以他为重。是以内阁之中,顾敏敬向来有着说一不二的威望。

几位先生瞧见他,当下心中大安道:“首辅大人,您能入宫臣等便安心了,过会还望您一并劝劝圣上息怒。”

“自当如此。”

待一众人去见了皇上,永隆帝似乎知道他们为何而来。

“我知众卿家想要说什么,但是太子言行无状,朕甚感痛心,是以才会让太子在东宫中,闭门思过。”

吏部尚书钟道山立即道:“皇上,如今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若是还如此幽禁太子,只怕人心越发浮动。毕竟储君可是一国之本,轻易不可动得啊。”

众人最怕的是什么?

不就是皇帝起了废除太子的心思。

历朝历代,哪一次储君之位的变更,不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钟道山乃是太子少傅,身为太子僚属,铁打的太子党,若是太子真的倒了,他这个官只怕也是做到头了。

是以不管如何,他要做的便是保下太子。

钟道山开了个头,旁人便是纷纷跪地进谏。

永隆帝勉强忍着,直到顾敏敬起身道:“皇上,如今太后身体不适,只怕也是忧心您与太子之间的事情。所谓百善孝为先,倒不如先让太子殿下出了东宫,给太后娘娘侍疾。”

次辅杨怀也开口道:“陛下,太后年事已高,她是一路看着太子殿下长大,岂会不心疼您与太子之间生了罅隙。”

天家无私事。

皇帝与太子之间的事情,也不是寻常爹与儿子。

牵一发而动全身。

永隆帝要真的要废太子的打算,文武百官无论如何,是要劝上一劝的。

此时正好给太后宫中的人来回禀,说是太后娘娘刚醒。

“太后可有什么吩咐?”皇帝瞧着跪在地上的小太监。

小太监俯身,抖着肩膀道:“太后叫了几声太子殿下的乳名。”

永隆帝脸色一沉。

在座其他大臣却满心欢喜,一个接一个开始劝说皇帝,让他暂时先放太子出来,不管如何,太后在病中,总该先让她老人家宽心。

永隆帝一向自诩至孝,又岂会在这时候不满足太后的心意。

于是他立即吩咐道:“彭福海,你去东宫传朕旨意,让太子立即前往慈宁宫侍疾。”

有此一言,殿内众位大臣纷纷松了一口气。

彭福海带着人匆匆赶到东宫,太子妃似乎早已得了消息。

她一脸素淡打扮等在殿内。

“太子妃,陛下有旨,命太子殿下即刻前往慈宁宫侍疾,太后娘娘一直惦记着太子呢,”彭福海态度客气而又恭敬。

他身为大内总管,最是懂得这宫里的风往哪儿吹。

太子妃听着他的话,原本绷直的背脊,有那么一瞬松塌了下来。

随后她缓缓起身,客气道:“彭公公,那就请你与我一同前往前殿,毕竟锦衣卫如今还守在殿门口。”

这些日子,锦衣卫一直守在殿门口。

太子的一日三餐都有专人送过去,但是却不能见旁人。

即便是太子妃亲自过去,只想给太子送两件贴身衣裳,也只能由锦衣卫代为转交。

好在锦衣卫只是看守太子,并不曾刻薄。

哪怕见到太子妃,也是恭恭敬敬。

如今彭福海随着太子妃到了前殿,彭福海当众宣布圣上口谕,门口的锦衣卫左右看了一眼,似乎还不知道该不该让开。

彭福海不由道:“我说几位大人,难不成你们还怕我假传圣旨不成?”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锦衣卫的人立即让开,太子妃率先推开殿门,进入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