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第4/7页)

这话说得苗海等人舒坦极了,他们脸上都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苗海问:“小军爷说的殿下,是不是庆王世子殿下?”

“是,殿下说,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都可以问我。”杨继安道,“你们来找我是不是想问什么?”

苗海点点头:“小人是想问,‘干船坞’是什么?”

杨继安耐心解释:“殿下说,咱们沧州海港广阔,船运发达,但有一点,就是咱们的船停泊时一直泡在水里,不仅容易坏,保养的时候也不方便,不如造个干船坞,等建成后你们就知道了。”

苗海等人都是船工,哪能不清楚船舶的保养之难。

尤其是大船,不管是停泊还是出海,抑或是修缮保养,都需要许许多多劳工参与。

他们虽不知干船坞是什么,但很明白庆王世子的意图。

这是为了他们的船着想啊!

太好了!太好了!

苗海几人面露激动之色。

“小军爷,能不能再问个问题?”

杨继安笑着回道:“当然可以,你问吧。”

“小人听说有好几道招工的政令,咱们要是报名,每天能吃饱嘛?”

不是苗海缺乏想象力,而是服徭役就是这样。

有饭吃就不错了。

他们不知庆州招工的待遇,自然无法想象庆州百姓的幸福生活。

杨继安不由笑了。

“在沧州本地平整道路、修建码头的,会由官府分发口粮;去庆州工厂做工的,可以拿到月钱。”

“能拿多少月钱?”

“不同工种月钱不等。”杨继安打量着他,“你们是做什么的?”

苗海赧然:“咱哥几个都是船工,没什么大本事,估计去不了庆州做工。”

“既然是船工,可以去海港那边修船,以后殿下估计要扩建造船厂,你们就都可以去船厂上工了。”

苗海几人:!!!

庆王世子到底是什么神仙!

府衙内,方临仔细读完楼喻留下的计划书,深深叹了一声。

他看向范玉笙,不由问:“范兄,这就是你宁愿来沧州,也不愿待在京城的原因?”

范玉笙俊眉带笑:“不值得?”

“值得。”方临又是一叹。

经历这么多,他也成长了,不再像以前那般傲慢自负。

对比庆州与沧州,对比庆州百姓与沧州百姓,对比庆州军与沧州军,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倘若庆州还是由郭濂掌管,恐怕不仅沧州无法收复,庆州也有可能重蹈覆辙。

若没有楼喻,沧州和庆州都保不住。

他不得不承认,楼喻的确值得范兄投诚。

看完这份计划书,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敬畏之情。

自诩见多识广,却连干船坞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哂笑道:“枉我以前还是京城贵胄,却不过坐井观天。”

而如今依旧待在京城、陷于权力倾轧的那些人,又何尝不是井底之蛙呢?

范玉笙道:“你在庆州待了这么长时间,可知这水泥是何物?我反复琢磨,也没能想出来。听说庆州工厂墙壁上还安装了玻璃窗户,玻璃又是什么?”

他问得很诚挚。

方临忍不住笑道:“范兄啊范兄,你以前在京城,可从来不会有这么多问题。”

连范兄都这般,方临也不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耻了。

他跟范玉笙耐心解释后,忽然问:“范兄,你自请来沧州,当真是为了喻世子?”

范玉笙早已被他口中的庆州吸引,闻言怔愣许久,方慨叹一声:

“来沧州之前,我的确别有目的。”

可亲眼见到沧州城景象后,他慢慢改了主意,而在与楼喻商谈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方临皱眉:“什么目的?”

范玉笙道:“你爹将你送去庆州,你当真不知为何?”

“我爹没跟我说啊。”

范玉笙摇首一叹:“方侍郎慈父之心啊。”

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

“方侍郎无意中发现,三皇子的人与桐州那边有联系。”

桐州打了好几个月,谢策也没能把天圣教给打趴下。

这当真是谢策无能?

不见得。

其中的暗流范家只是有些猜测,但苦于没有证据。

但要是继续僵持下去,不仅谢家有难,就连他们太子党都有可能陷入险境。

谢家是忠皇派,范家是太子党。

一旦这两家失势,谁会得势?

是三皇子。

范家是文官,手上没有兵权,若当真到了危险的边缘,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范玉笙想到了外援。

在京城见过楼喻后,他便猜测楼喻必非凡俗。

他来沧州,便是为了就近接触楼喻,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请求楼喻届时能够伸出援手。

方临已非昔日小白,闻言惊道:“桐州?你是指谢家,还是天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