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第7/7页)

年后不久就要春耕,新居民一直拿不到地,心里难免忐忑。

直到腊月二十五,新居民终于接到通知。

按每户人丁数量分配耕地。

耕种第一年,每户需上缴七成收益,自留三成。

耕种第二年,每户需上缴六成收益,自留四成。

耕种第三年,每户需上缴五成收益,自留五成。

以此类推,直到第五年,每户需上缴三成收益,自留七成。

往后皆按三成上缴给官府。

新老居民全都惊了。

要知道,大盛如今的农税高达六成!

虽然耕种第一年要给官府七成,但往后会越来越低,这不就说明他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吗!

只要勤恳种地,他们以后就可以攒很多粮食,再也不用挨饿了!

新居民欣然接受这项政策,本地人心里就冒酸气了。

凭什么!凭什么他们还要交六成!

倒是有明眼人站出来解释。

“你们的耕地都被朝廷管着呢,这新垦出来的地,还没纳入朝廷管辖范围。”

庆州虽是庆王的封地,但老百姓每年交的赋税都会先被纳入官府,再由官府分配,一部分上缴朝廷,一部分拨给庆王府。

所以严格来说,除了王府田庄的地,庆州境内的耕地不归楼喻管。

他倒是愿意降低税收,但中央那边糊弄不过去。

他便又发了新公告。

新公告说:农务总管林大井已传授大家耕作之术,如果农户明年秋收亩产高于往年,则超出部分自留,依旧按照往年亩产交税。

这下好了,本地居民也无话可说。

还能怎么办?努力种地呗!

只要多种些麦子出来,他们就能多得一些粮食!

腊月二十八,楼喻亲自去视察农田水利工程,看到一条条挖好的沟渠,油然而生一股欣慰。

霍煊在机械器具上很有天赋,楼喻敲定水利工程规划前,就让他尝试改良灌溉工具。

没成想,还真让他改良出几个工具来。

霍煊跟在楼喻身侧,看着不远处新造的水车,小脸写满忧虑。

“怎么,还不满意?”楼喻好笑问。

霍煊摇摇头:“不是的,我只是发愁,要送小叔什么生辰礼。”

楼喻眉心一动,“你小叔什么时候生辰?”

“正月初一。”

楼喻遥望天际,也开始犯起了愁。

该送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