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3页)

“什么意思?”

岑诀:“抱歉,有家室了。”

一整个下半天,唐浙都沉浸在岑诀有对象这件事带来的冲击上。

“我比你大了五岁,而我还是个母胎单身……”

李开光听完,忍不住补充:“虽然你是个明星,但银行余额还没超过四位数。”

扎心了老铁。

岑诀过了好几天,脑子里才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李开光会知道唐浙的银行卡余额呢。

·

或许是节目刚开局时闹了这么一出闹得足够轰轰烈烈,到了正式比赛时,大家的比赛环境反倒是好了。

新锐导演决赛,节目组给的比赛任务是拍摄一个最少30分钟的短片。

拍摄地定在脚底下这片土地上,主题不限,一台摄影机,一个编剧,一个演员。

其他都没了。

因此,导演是整个创作团队的核心,要找故事,定主题,和编剧出剧本。

出完剧本之后找演员拍,拍完自己剪片子。

配乐和主题曲当然也是自己弄。

李开光吐槽:“要不是选出来进总决赛的都是能人,节目组怕是不敢这么玩。”

正是因为条件定的苛刻,将人逼到角落,这节目才会有看头。

六个参赛选手都卡在了第一关。

找故事。

每个写作者都会看的编剧书《故事》中,作者罗伯特麦基说:“人们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

无论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甚至是几秒钟的短视频,都包含着一个结构完成的故事。

观众在故事中找乐趣、找慰藉,找自我。

正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故事的重要性,故事成了,这个参赛作品就成了,因此都不敢放松警惕。

在拍摄前的创作方面,岑诀在外人眼中是吃亏的。

他没有编剧。

所有一切都得自己弄。

“咱们行不行啊,别的小朋友都定选题了。”李开光这些日子和节目组其他人混熟了,消息也灵通了起来。

比如说,他打听到了某大导嫡传弟子准备拍当地一户贫困人家的故事,海龟和学院派三位都是风土民情,而网红另辟蹊径,准备拍乡村爱情。

只有岑诀和那位顶流还在晃荡。

“急什么?”岑诀爬上小山的最高处,俯瞰整个小山村。

这是位于滇市的一个地级市下的小村庄,村里只有一个姓的人,主要生计是来源于烟叶和柑橘,由于交通不好,因此当地人都很贫穷。

小村庄所在的县也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

“这里的位置有点闭塞啊。”

在小山村一侧,有一条湍急的河流过,将这一块环抱在内。

唐浙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闻言接话道:“是啊,只有一条泥路。”

除了这泥路之外,就得从河上走。

这么多年了,河上只有一座晃晃悠悠的铁索桥。

滇市地处高原,海拔高,日晒充足,唐浙靠脸吃饭,哪怕热的满头汗,也不敢将遮阳帽取下来。

“走,我们去桥那里看看。”

说着,岑诀带着人往桥上走。

唐浙双手撑着膝盖喘了口气,艰难地抬脚追随着岑诀的脚步。

“喂,桥有什么好看的啊!!”李开光实在受不了,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一周的功夫,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奔波中消耗着时间。

小小的村落被他们跑遍了,白天在外跑完,晚上还要回去挑灯看资料。

什么《县志》啊、当地的风俗民情啊、与之有关的名人传记啊……

一个拍电影的,活像是变成了体力劳动者。

但这些案头的功夫没有白费,短短一周,他们就像本地人一样,熟悉了各个地方的地形,还对这片土地上下几百年的历史了如指掌。

因此,来到桥边,看到一旁立的石碑上的字时,他们的记忆立刻就被唤醒了。

“李松游,哦,是李家立的啊。”唐浙说。

李开光休息完了,跟上来,听到的就是这句话:“李家?我怎么记得这村子里的人都姓杜啊。”

“是都姓杜,这个李家搬来就持续了一阵子,然后都死完了。”

“你肯定知道,村里最有钱的那家,青瓦砖房。”

说起青瓦砖房,李开光就懂了,他们去踩点的时候,遇见过这家。

他们对此印象很深刻。

全村都是黄土房,就这家最阔绰,简直显得格格不入。

听说在几十年前,这家人从外地逃难过来,据说是以前做过生意,有一些积蓄。

“他家还有个留过洋的少爷,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家道败落,少爷也死了。”

“李松游,就是这个人吧?”

岑诀看书很快,记得也牢,闻言点头说:“是他。”

“他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立桥呢?”

岑诀算了下架桥的时间,恰好是这位少爷回国之后几年。那时候因为时局动荡,外面形势不好,李家也受了些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