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2/3页)

李秋玲知道自己和苏瓷没得比的,人家是分了好工作也不去,而她则是给什么就得接着,完全没得选。她轻轻叹口气说:“连跃应该也不会让你去别的地方吧,不过他一句话的事儿。”

苏瓷摇摇头,“我没让他管我的事情,总之分哪我都不去。”

说着想到什么,“如果确定下来我分配在咱们省城工作的话,我看看能不能让给你。”

听到这话,李秋玲眼睛微微亮起来,语气期待:“可以让吗?”

苏瓷看着她轻轻笑出来,“你不是说就他一句话的事吗?如果我不去的话,名额那就空下来了,不是你去也会有别人填过去,谁有关系谁去呗。”

李秋玲一开始确实没敢多想,但听苏瓷这么说,心里也就真有了期待。省城的工作当然比县里头的好,级别就不一样,而且秦卫东工作分在省城,她们可以更快在一起。

李秋玲和苏瓷说完毕业分配的事并没有走,两人手挽手一起去了趟市场,一路上又聊点其他开心的事情。开开心心地买了爱吃的菜,然后回到四合院一起忙活着煮饭烧菜。

钱小川和连跃从外头回来的时候,饭菜已经做好了。

四个人洗了手在圆桌边坐下来吃饭,钱小川啧嘴感叹道:“能吃到咱老大做的饭,不容易啊。”

说完立马拿起筷子尝了一口,一边吃一边点头表示肯定,然后给苏瓷和李秋玲一人竖了一个大拇指。夸张地奉承完了苏瓷,又开口说正经事:“老大,该跑的手续我这边差不多全都跑完了,接下来把店

里重新布置一下,再换个牌匾,就可以开张了。”

苏瓷看着他点点头,“装修的事你来搞吧,简单点就好。”

钱小川并不推托,点头答应,“交给我就行了,您忙您毕业的事,我肯定让您满意。”

而毕业的事也不过就又忙了一个月,大学四年便彻底结束了。苏瓷自然没有回省城去当一块具有革命精神的砖,也没有留在平城当一块砖,她把去省城工作的机会让给了李秋玲。

李秋玲收拾好行李回乡的那天,苏瓷去火车站送她。

她站在月台上看着李秋玲上火车,再看着火车慢慢走远,挥挥手也就彻底告别了大学四年。

和四年前高中毕业一样,这又算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转折点。

各奔东西后,每个人都奔向自己的下一段人生旅程,开启自己新的人生篇章。

送走李秋玲从火车站出来,苏瓷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一趟琉璃厂。去到文化一条街,找到匾额上烫着“瓷宝斋”三个大金字的古玩店,进去看了一番。

古董店的名字是钱小川执意要这么取的,苏瓷也就随他了。经过一个月的收拾,店铺里面的设施设置也都差不多弄好了,架子柜子都有,防盗系统也都装上了。

这几天钱小川在往店铺里摆古董,打算找人算一下日子,挑个黄道吉日开业。

苏瓷进来看了一圈,头都不转,直接给钱小川竖了个大拇指,“可以。”

钱小川得意,“我办事,您放心。”

苏瓷在旁边的梨花木交椅上坐下来,看着钱小川说:“开古董店最要紧就是心态好。”

钱小川在她旁边的交椅上坐下,顺手给她倒了杯凉茶。

他把凉茶送到苏瓷手里,开口说:“我在这行也混了有些年头了,该懂的都懂了,您放心吧。”

苏瓷笑笑,没再多说什么,只低头喝茶润喉。做古玩这一行的生意,素来就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不是什么靠走量赚钱的行当,得耐得住冷清和寂寞。

即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看在店里,也未必能卖得出去多少东西。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平时除了开店做生意,还是得没事出去走

走古玩市场,各地淘淘货,研究研究古玩知识。

苏瓷喝完了茶,又跟钱小川说:“先干着吧,过几年行情变好了,咱们再往大了干。”

钱小川听到这话立马来精神,看着苏瓷问:“还能怎么再往大了干?”

苏瓷看着他笑一笑,“学香港和国外,开拍卖公司。”

等到九十年代古玩圈子被媒体炒得热起来,拍卖公司必然是要应势而生的。

还没等钱小川反应过来,苏瓷又说:“这几年咱们一起积累人脉,你还得多学点别的,管理金融拍卖展会什么的,有空全都去了解了解。我这个人确实比较懒,不爱管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到时候还是我来主要投钱,你来当老板管理公司,怎么样?”

钱小川看着她眨眨眼,“我可以吗?”

苏瓷看着他笑,“为什么不可以?好歹你也是干部子弟出身,什么大小世面没见过?想实地学习就去香港多参加一点拍卖会,经验都是在摸索着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