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前夜(第3/4页)

中年男子深以为然,又想起这老人年轻为官时可有铁血阎罗的称呼,只是后来年岁长了,为人虽依旧严肃,却中正平和了许多,想来这番话与他这些年的心思转变,亦有关系。

他问道:“那老先生以为如何?”

老人散落在河水里的目光终于凝聚,眼眸深处,似可以照出那成河之下堆积的白骨,他杵着手杖走到了河边,河面上,花灯渐稀,幽幽地映出了他苍老的影子。

他忽然沉声道:“老夫是临河城的城主,是这座城的父母官,二十年前抵御瑨国问心无愧,与满城老弱妇孺熬过的十几年问心无愧,三年前与瑨国求和谋百姓太平亦是无愧……今后百年千年,唯有老夫亲自照看这座城池,才能心安啊……”

中年男子看着他,心中愈发敬仰,只是他也心知,老人这种抱负不过是缥缈的海市蜃楼,他不是那仙人也求不得那长生,怎么谋划得了临河城万世太平。

中年男子问道:“先生对于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老人情绪平缓了些,他拄着拐杖在河边踱步起来,口中自语道:“先等明日过完年再说吧。”

平安地过个新年,是如今的头等大事,毕竟这是这些年来,第一个还算稳当的年,只是来年开春之后,免不了又是兵荒马乱了。

中年男子陪着他在河边散步,问道:“老先生以为我们赵国有几分胜算?”

老人长长叹气,道:“几分胜算?重要吗?若真是开战,我们与那瑨国,不过隔着一条沙水,无论最终胜负如何,我们估摸着又是十室九空的惨淡光景,如今得了一时太平翩翩而乐,不久之后,都要还回去的。”

中年男子看着那些愚不可及的民众,问道:“那先生厌恶他们吗?”

老人摇头道:“若是百姓各个聪慧,那还需要我们做什么?”

中年男子点头道:“嗯,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正是在为他们谋断太平,苦寻生路啊,可他们……唉。”

老人忽然停下了脚步,道:“怎么样才能让满城万世太平?”

中年男子皱起了眉头,不知老人为何会有此问,他心中始终觉得,老人颇为器重自己,更有将今后大任托付给自己的意思,于是听闻这宏大问题,他立刻严肃地沉思了起来。

片刻后,中年男子试探性问道:“去外患,定理法,调民生?”

男子这样说着,却是心惊,心想难道老先生要想方设法让临河城独立于两国之外?但这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老人却依旧摇头,说出了一句让他惊立原地半天的话语:“若是让全城之人长生呢?”

中年男子眉头皱得几乎要挨到一起,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或者老人……疯了。

他没有过多时间去追究老人话语之后的深意,因为不久之后,整座城将要随之疯狂起来。

……

飞花楼上,残雪被灯火照亮,宛若一片片庭院间的落英,在少女的花篮中缤纷地洒落下来。

高楼之上,魅影流动,宛若起伏的波浪。

宁小龄想着不花钱便可以看到那歌楼姐姐的舞蹈,便急匆匆地拉着宁长久跑了过去,那长桥本就不算多宽敞,如今这般一闹,更是挤得人山人海,甚至有人从桥上摔跌到河里,扑腾着水喊着救命。

宁长久以灵力凝作一只无形的手,顺水推舟般将他们送上了岸。

宁小龄抓着他的手腕,拉着他朝着歌楼的方向走去。

那高楼之上,忽有一扇窗被推开,随着那扇窗户的打开,下面人群在短暂的凝滞之后热烈地欢呼了起来。

宁小龄抬起头望去,恰见阁楼的窗户被缓缓挑开,随后纸花自空中洒落,皆是折成了五瓣桃花的模样,洋洋洒洒的纸花之后,一个挽着云鬓的女子斜跪在一张漆黑焦尾梅花古琴前,她身段婉约而挺拔,姿容更是美丽贵气,只是那白暂的脸却看不见什么微笑,反而带着些许惹人怜惜的愁容。

铮!

琴声骤起,第一个音起得极高,似有高山拔地,大浪裂石,与她那温婉忧愁的气质极不相称。

她身边的侍女也变了脸色,低声地说了句什么,那女子却置若罔闻,落指如飞,几番弹弄之后,一手于琴弦边缘,以小指撑案,四指攒簇,以极快的频率颤着,琴音一轮轮一阵阵地压过来,甚至几度将人群的喧闹盖了过去。

宁小龄听着,只觉得心中慷慨激昂,想着这莫非是哪个贵家的小姐沦落至此,心中有志郁郁不得出,故而借抚琴宣泄?

宁长久却脸色微变。

那女子的神情忽然带上了几抹痛苦。

那几抹痛苦来得毫无征兆,没有由头,似是她自己都为那琴声中的慷慨激烈打动,所以面露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