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林舒带着祯祯和丰丰跟着梁进锡先回了清河大队。

丰丰是每年暑假都过来。

反而是梁进锡很少回来, 一般一年也就是一次,回来一趟还很快就走。

这一次回来之后就去边境,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了。

想到这个胡大娘就眼睛发红。

她再明理可年纪越来越大, 总不舍得儿子孙子多年都见不到一面的。

晚上的时候胡大娘就找林舒说话,问她:“舒舒, 进锡这次去边境,你跟祯祯是什么打算?”

这事梁家人都很关心, 但也只有胡大娘能问了。

……还有村里人都知道了林舒她爸原来是大官, 现在平反回来的事,听说梁进锡要去边境,就有人嘀咕说也不知道现在人家会不会翻脸不认人,要跟进锡离婚什么的。

就像大队支书梁树槐的那个知青儿媳赵琴, 一得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就要报名参加高考,梁树槐家不肯, 就在家绝食自杀,然后她城里的父母找了过来, 用赵琴生的一对儿女的前途劝说,梁树槐家才不情不愿的同意了这事。

但大家都知道, 这赵琴本来就不跟梁红卫一条心, 这要是考上了大学,怕是两个人也到头了。

胡大娘当然相信林舒,可她也记得林舒那孩子一直都很热爱学习, 这高考恢复, 队里所有的知青,不管是结了婚有了娃的,还是结了婚没娃的, 还是没结婚的,几乎是全部都报了名。哪个村民但凡是跟知青结婚的不是提心吊胆?

胡大娘就算是相信林舒,可想到儿子儿媳后面要长期分隔两地,也很难不揪心。

林舒当然看到胡大娘的难受。

她柔声道:“进锡说前面几个月他刚过去那边也比较忙,让我年前不要过去,等过完年再说。正好现在恢复了高考,我就想着这段时间好好复习准备高考,就考南州那边的大学,等年后就过去读大学。”

胡大娘愣了愣,随即心里就是一喜。

她不是目不识丁的农妇,儿子就在南州边境,她当然知道南州城应该离边境不远。

她道:“这,那进锡到你那里方便吗?”

“方便的,”

林舒笑道,“开车就几个小时就行了,周末都有班车从边境村到城区的,而且听进锡说,边境前线有特殊待遇,团级干部就可以配车的,到时候就更方便了。”

胡大娘放下心来。

这样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想到小孙子,就又问道道:“那祯祯呢,你是打算把他放在亲家那边吗?”

胡大娘倒是想留下孙子,但她不是不明事理的,乡下的孩子都是放养,不说自家这里的条件不如亲家那边,就是她自己每天都忙,也没多少时间精心照顾他,偏得多了对前头两个孙子也不公平,所以放在亲家那边肯定更好。

“不会,”

林舒摇头道,“我打算带他一起去南州城,西州这边有大学是有已婚宿舍申请的,不知道那边有没有,我到时候打电话去问问。不行的话进锡说了,就在学校教职工楼里找一个房子,再找一个阿姨帮忙照顾祯祯,大学的功课也不是很忙,我每天也都能陪他一起吃饭,晚上哄完他睡觉才回学校。进锡说他有很多战友都在南州城,找个可靠的阿姨肯定不是问题,阿妈你放心好了。”

胡大娘怎么能完全放心?

但这已经是能做的最好的安排了。

而且这能怪谁,还不都是自己儿子?

这孩子多好的孩子啊,她爸妈才回来,但儿子去边境,她就跟着去那边读大学,还要带着孙子一起去,什么时候都高高兴兴的,一点怨言没有,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

胡大娘又骄傲又欣慰,握了握她的手,道:“难为你了。”

心里又升出一个念头,但没跟丈夫好好商量,这会儿也没直接跟林舒说。

林舒摇头,笑道:“哪有难为,是我自己想去的。”

晚上的时候林舒去了知青宿舍,把一沓子书送去了给徐娟。

现在知青所的女知青一半都已经结了婚,徐娟就一个人住了原来她们两住的那间房。

徐娟看到林舒十分高兴,一见面就先热烈的拥抱了一下。

再看到她带过来的书就笑道:“我跟你说现在我们厂子越办越好,我现在都有点乐不思蜀……不过我爸妈我舅就狂轰滥炸,一定要我考回去,说我姐我姐夫都报了高考,到时候都考走了,就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哭不哭。”

她堂姐徐芳前年嫁给了同一个大队的一个男知青,两个人一个在小学里做老师,一个在纺织品厂上班,去年刚生了个女儿。

林舒笑道:“厂子急什么,你看看现在厂子产品销路其实基本都已经固定下来,你可发挥的余地也不大了。要我说,你要是对这个感兴趣,就读一个相关的专业,到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这个行业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各地参观大厂子,了解这个行业更深的知识,其实我们以前都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去百货大楼里看别人的产品找灵感。但我们要是上了大学,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到时候你有新想法,说不定可以设计出很多别人想要模仿的东西……以后你想要开厂子,开什么样的厂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