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谈判(第2/3页)

她不是凭空臆断,而是真的比较了解“全力企业”,熟悉黄道舟。

“全力”空调使用当今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压缩机,逐步实现零配件国产化,并且进行成本倒算。

又因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年一个样,空调销量节节攀升是趋势,质量不差,价格不高的“全力”空调年产量翻番极有可能。

压缩机国产化必须有,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最起码明年、后年做不到。

因此秦淑洁在谈判时大概提了提,表示明年下半年大概是十一月份有可能还要签单,并且要加倍,估计是二十万台。

德国人也很实际,算算账这一份合同是四千多万美金的大单,哪能失之交臂?

他们已经不怀疑秦淑洁的实力,根本不认为这是在吹牛皮,听到这样的话音,当然要竭尽所能进行攻关。

打听出几家难以为继并且在香舍丽榭大街有店铺的法国服装公司,这才多大事儿,分分钟就给办了。

德国人的办事效率果然很高,几个小时后就传真了十几家符合要求的法国服装公司供秦淑洁参考。

秦淑洁毕竟人生地不熟,到了巴黎有人指引,购买一家法国服装公司肯定事半功倍。

购买纺织设备的事儿早就在谋划中。

有几家厂子秦淑洁半年前就看上眼了,为了更好的杀价这大半年来故意多谈了几家。

她看中的设备都有八九成新,都是当下最先进的无梭织布机,而且是德国多尼尔公司的产品。

给秦昆仑报的价钱当然不是她的拿价,而是在拿价的基础上加价三四成。

初步计算这些设备打包运达南通港不但能够便宜一多半,还免去了订购新设备等待厂家生产、发货的时间。

这些设备相对于“东方红布厂”来回穿梭的老旧设备,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产品的质量,还节省了电力,体积也小了许多,噪音降低一半分贝。

还有一个大好处,这些进口设备操作更加简单,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

原本一个女工负责四五台织布机,用了这批进口设备,可以负责十几二十几台。

产业升级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加简单、更加快、更能够降低能耗才是主流。

以“东方红布厂”熟练工的平均水平,使用这种进口设备,适应几天就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这其实跟由俭入奢容易是同样的道理。

“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三水县的工厂,厂房都是现成的,换上进口设备后用不着电增容,还能够节约不少电能。

三水县一直在谋求合资,接触的外商不低于十家,设备的样本、参数、报价都有。

早在三个月前,秦淑洁也给秦昆仑寄了样本和详细的说明书!

秦昆仑接到了秦淑洁的电话后,立刻通知轻工局领导和“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等等厂子的相关人员做好准备,迎接外商。

不仅仅是全厂大扫除,还得把规划拿出来,要证明三水县的工作效率,要保证设备进场十天内就能开机!

半个月后,秦淑洁来了,不是她一个人,连律师一共来了七个。

秦昆仑和宋解放等等县领导不仅仅要到了政策,还获得了省领导的表扬,大领导们暗示,只要能把资金、设备弄回来,政策适当倾斜是不成问题的!

关键是弄来美金或者引进设备,是否控股已经不再成为谈判的障碍!

双方都诚意满满,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七家单位参与合资。

资方承诺接受所有的职工,平均工资以八七年一月份的工资表为基数,完成合资后直接加倍!

这个消息在谈判的当天就传出来了,被选上合资的七个工厂的绝大多数职工欢呼雀跃,简直是翘首以盼成为合资企业的工人。

他们根本不介意工资加倍的解释!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解释更加有利于一线工人,技术越好意味着收入越高。

因为收入平均增加一倍,不表示所有的干部、职工的收入都翻倍,一线工人、技术员的收入说不定能涨两倍。

脱产的以工代干如果不参与生产,收入不可能涨。

七家厂子的干部、职工都知道合资企业不养闲人,“大锅饭”吃不成了,脱产的人数至少减半。

于是乎,不少没有生产技能的以工代干急眼了,纷纷请求调离将要成立的“中港实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这些人无一例外选择调入“家园集团”!

那是因为“家园集团”一炮而红,六十几个以工代干实现了自我价值,激情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