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羊羹(第2/3页)

杨氏无奈地摇摇头,道:“养父身子不好,酒水不能多喝,可惜他不愿离开边关,不然夫君早就......”

话到嘴边,杨氏没说完,笑笑抱起关儿,说道:“听夫君说,少将军也有一养子?”

“义子,早已入了族谱。”文乐说着,想起靳允的模样,道,“小孩儿心思重,惦记靳家苦楚,却又不忍惹老夫人不高兴。我便做主,只替他加了文姓,待他及冠之后,去徐州再寻寻有无亲人,替他取字。”

杨氏叹息,道:“少将军良善。”

“为人父母,当时如此。”听到杨氏轻笑,惹来文乐不解,挠挠脑袋,问,“我可说错了?”

杨氏摆摆手,说:“不是,只是夫君只说从前的事儿,我老觉得少将军还是他口中那个爱惹事儿的小霸王,倒是没想到,见的第一面,竟与少将军聊这些家中琐事。”

“家宅内院,需要人解决的事儿便不是琐事。”文乐说着。

杨氏有些讶异地看了眼文乐,勾着唇想着,杨擎日日与自己念叨少将军如何如何,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到了下午,杨擎才迟迟归来。

文乐一见他便道了歉,说:“身份特殊,不能常在外头转悠,只得入内院休整,兄弟勿怪。”

他这般直接清楚,当着杨氏的面,把话说得十分通透,倒惹得杨擎在那儿不住地笑,对着自己妻子挤眼睛。

我没说错吧,这少将军,一等一的守礼。

说完话后,文乐与杨擎坐在内屋商讨,说:“宫中情况不稳,拖一日便是一日的危险。二皇子那处我已前去走过一趟,金吾卫虽在他手,他却不愿担上夺位的罪名,把所有事儿甩给九殿下。”

杨擎瞪大眼,说:“他这般糊涂?”

“倒也不是,皇家人最顾忌名声。他对夺位没有兴趣,现在还掺着这浑水里头,也无非是与今上的父子情尚未消失殆尽,他与九殿下没什么联系,自然也不愿意参与到九殿下的夺位进程中去。不过二皇子说可以让金吾卫维稳,有他作保,金林起码不会大乱,尽量将事情归置到前朝之中,快速结束。”

杨擎皱眉,问:“少将军可有计划?”

两人正商讨着,杨氏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个男娃,说:“夫人好,我乃礼部尚书张烈义子张无虞,义父叫我前来告知您府上贵人一声,今日朝上消息,说明日重开勤政殿,开始上朝,宴请百官,恐有大事发生,叫他务必小心。”

说完人就跑了,穿着一身的小厮衣物,在人群中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和那入了水的鱼儿一样。

杨氏知晓消息紧迫,不然以礼部尚书谨慎的性子,也不会找这么急切的法子传递消息。她连忙关上门,把大锁落下,提起裙摆往屋里跑,将无虞说的消息告知屋内两人。

“重开勤政殿?”杨擎怔楞,“这消息到底是皇上的,还是太子的?”

文乐拧着眉,说:“我今日再去宫内一趟,周璋恐怕快拿到让位书了。”

长生殿外多了一倍的侍卫,摩肩接踵,似怕里头的人钻地跑了一般。

里头文帝已经将让位书写好,拧着眉坐在高处,握着笔不放。

周璋站在远处,用手帕捂住口鼻,轻声咳嗽,他的脸色也不太好。

傅骁玉瞧着暗暗称奇,这周家到底是什么毛病,明明皇位就差一步就能到手,怎么表情还是这般凝重。

周璋一步步往里走去,见文帝盯着他,竟是笑了,道:“父皇何苦这般盯着儿臣?”

文帝轻叱一声,说:“朕就是不知,日日陪伴在侧的竟是如此狼子野心。”

周璋不答话,掀起衣摆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说:“父皇可知,儿臣是何时起了这大逆不道的心思?”

“何时。”

“搬出王府的时候。”

周璋像是陷入回忆,慢吞吞地说着:“娘亲要儿臣努力,儿臣日日夜夜泡在书房,从未出去半步。娘亲是大家闺秀,自幼便是学习皇后之道,要儿臣性子温和、笑,与官员们保持联系。寻常小孩儿玩的是小木马,儿臣玩的是沙盘。父皇知晓王府阶梯有多少个吗?有二百三十个,每回儿臣犯了错,娘亲便要儿臣跪着爬那阶梯,要给儿臣一个教训,才记得住不会再犯。那么多人,小厮、丫头、和护院,目不斜视,儿臣嫌他们的眼睛太沉,压得儿臣跪不直。

“父皇继位,儿臣从王世子变成了太子,一夜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变了。原来东宫的台阶,那么少,少到儿臣跪下,都算不得娘亲口中的责罚。那会儿儿臣就在想,若是这皇宫也能成为儿臣的就好了。儿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阶梯,一阶、一阶全部铲平。”

周璋说着,看向高位,问:“父皇,您说呢?”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