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围屏、高升和灯笼

今年的元宵,整个吉安村里把玩东西最多的却不是十岁往下的黄髫孩童,而是李曼。

李康下午就巴巴儿送来架围屏。硬木制的长方框,约莫二尺多高、半尺来宽,上头镶了绢布,绢布上头细细画了民间演义的人物和故事,一堂的围屏大概有三十多幅的绢布画,在看之前需要在围屏后头点上蜡烛,一根是不够的,起码预备上十来根才行,等这些蜡烛都点亮了,那些绢布画就成了透亮的连环画。

元宵看围屏的风俗并不属于庄稼地里的人,这东西金贵且费蜡烛,地里刨食的人断没有谁舍得花这个冤枉银子,李曼一家三口倒是在县丞家里看过几次,但是在自家支起来足不出户地看也是头一次。

幸而家里屋子够大,天擦黑了将蜡烛一点,映衬地围屏上的绢布画霎时一片亮堂,画上的人物和故事走向一帧一帧地栩栩如生起来,热闹喧腾。

李康将蜡烛点好,柔和的烛光映衬着他俊美的脸,更添英俊。李曼本来该聚精会神看围屏的双眼却忍不住总是想往屏外的李康身上瞅,心底被感动和惊喜塞了个满满当当,除此之外还有不便宣之于口的遗憾,遗憾的是这份情景不能让全村人、特别是裴杜两家人看见,不然得多有面儿多解气。

似乎能参透她内心的想法,看完了围屏李康又拉了她去门外放高升,起火一路“咻”地攀至高空,发出振聋发聩的“砰”,引起周围的人家都出来瞧热闹。因着围屏的大体积,今儿个李康特意用了大马车,进村的时候就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还有好奇的孩子一路追着马车到了李家院门口。

只看那昂首撒蹄的马匹、颇有些盛气凌人的马夫,就知道这主家来头不小,等李康下了马车,村里人眼都瞧直了,都说裴华那小子长得俊,百里挑不出一来,谁成想今儿个就来了一个。只可惜李家院门一关,将村里众人拒于门外,什么也看不到了。

如今高升这么一放,众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孩子们是为了看放炮仗,而媳妇婆子们则是为了偷偷瞧人来的。

车夫在那里放完了高升,李康又取出了盏红灯笼,竹篾作骨,外头糊了层红纸,灯笼却是个长方形的筒状,里头点了根蜡烛,比起风筝来,灯笼是很好放的,愈发连脑线都用不着,在底下一个角上系好了线,很容易就飞了上去,原理同孔明灯类似。

红灯笼高悬于顶,在元宵佳节里很是应景,李曼瞧着嘴角噙笑的李康,再放眼看四周投来羡慕眼光的乡邻,幸福、骄傲得都有些恍惚。

村长夫妻二人对李康的表现也十分满意,毕竟这份用心就难得。

晚上好酒好菜自不必说,还特别用了从栾夫人那里带回来的羊油代替平日里的猪板油炒菜,一来这是稀罕物儿,可以不在李康面前露怯,二来这东西也的确是讲究。县丞府邸的厨子特意掐着火候熬炼,分了老油、中油和嫩油三种,分别用瓷坛子装了。羊油是越炼膻味儿越小,可以根据菜品的需求进行选择,切了块发酵地掐到时候的麻豆腐,酸里带了甜,浇上嫩羊油“滋溜、咕嘟”一气儿熬煮,别有一番滋味。

李曼娘还特地学着做了样新鲜的吃食,蛋白打得起了泡,裹了筛过的细腻豆沙,外头再滚上薄薄的一层小麦面,用老油炸了,倒是道别致的甜菜。

虽然只不过勉强成为城里的“新贵”,但认真论起来李康的家底到底比村长家丰厚许多,且他走南闯北是个见过世面的,因此李曼娘很用心,一桌子菜上了桌,也十分过得去了。

“听说你过几日就要出趟远门了?”村长同李康话着家常,而李曼还兀自沉浸在刚刚的开心里,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夹了一筷子烤鸭丝到李康碗里。

李康一面对李曼回着笑,一面恭敬答道:“是!不过这一趟也不算远,不过隔壁县,来回四五日罢了。”

村长点点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这般上进日后不愁奔不着好前程。”

“托您老吉言!”李康态度十分恭敬,又同李家三口人进一步说了说这趟出门的具体事宜,譬如到那里是去收购柏木,“自古就有悦柏之美称,那里的南柏比北边的更佳,纹理细直、质地坚硬还耐腐,且色泽橙黄有香味,还是味难得的药材……”

李家三人对于木材懂的不甚多,只知道村里后山上长了许多木头,砍了建房子或者做柴火用罢了,听李康如此说,半懂半不懂的,跟着点头附和罢了,见李康说得耐心细致且条例分析,分明对此十分在行,对李康的好感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