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木行

这里地界虽然比不得真正的山林大县,但几座峰峦叠嶂的高山还是有的,更别提零星分布的小山,尽管木材远称不上当地百姓的衣食之源,每年还是利用途径本县而过的江流运出不少当地的木材换取钱帛。

这时候的条件有限,人们已经十分懂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木材商人拼木和贩木须得讲究周期性和季节性,乃至整个采伐与贩运的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冬天提前将树木砍倒、待到来年春天梅雨季节溪水上涨之时利用水力将木材运出山,接着销至各地。

该种水运木材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扎排运输、另一类是不扎排运输。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不扎排么,就是将砍伐下来的林木堆到溪流河道旁,等待春季涨水时将林木推入水中顺流而下;而扎排适用于大河道,这法子第一次还是用在运竹子上,毛竹劈开制成篾缆、扎成大木排,这样通过水路运输,省工省钱、且牢固异常,大大减少了木料在运输途中流放的损失,后来被木材商纷纷效仿。

每年一到了五六月份的承望,雨水充足、河流水面猛涨,河面比平时要宽上许多。只要有木材商队经过,河面上必会漂浮着一排排扎好的木排,声势浩大、首尾相接,在水夫的控制下顺流而去,时不时溅起堆堆的浪花,场面十分壮观。

李康已经加入这个行当约莫三年的光景了,可每一次置身这样的场景都不免心中激荡、豪情万丈,立誓要闯出一番天地来,却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

县里的祖辈木材商们有胆识,早在百十来年前就成立了木行,旨在维护同行的利益,还约定俗成承担着解决木材经营中发生的各类纠纷,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极大的权力。历年来经营木业而成功出人头地的还是不少的,发家的途径却也惊人地相似,同官府老爷们打好交道、替官中采办木材借此机缘发家致富。

随着木行发展地愈加成熟,渐渐就形成了专为木材买卖双方说合交易、抽取佣金、监督行业中人纳税、并向官中缴纳牙税的正式组织。

经过这百十来年的发展,县里的木行规模尚可,在江畔用来停靠木筏、堆放木材的用地有三四百来亩。每年一到了六月初一,本地的木材商们集合到一起,盛况空前,而祁家兄弟二人稳坐第一二把交椅,位高权重,所到之处皆是恭维之声,手中权力也颇大,不谈其他,只谈孔方兄之事,光就撮合木材买卖双方促成交易之后,从中抽取的佣金就十分可观了。

李康瞧着怎能不眼热和艳羡?且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以前是没法子可想,如今天可垂怜,现成的捷径送到了自己眼面前,自然要好好儿把握了。李康虽年纪尚小,但也知道祁家占着这个位置这么些年,根基绝对浅不了,压根不是自己说撬就撬的,他先提了这么句,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能成那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喜事儿,不成也罢了,徐徐图之,有枣儿没枣儿打两杆子。

他的重点是在后头巴陵贩运木材这笔生意上,李康想着加塞他一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可谁料两件事栾县丞一件没松口,心里郁闷异常,但也不敢现于脸上,出了屋子兀自耷拉着头罢了。

栾夫人想了想,缓声劝道:“老爷,我看这笔生意让他去历练历练也不错。”

“妇人之见!”栾县丞将手中的茶盏放到了茶托之上,语气倒也没有多少不悦,“你忘了前年那次木头被大水冲了,亏本足九百余两,他们几人摊赔了,分到每人头上可都二三百两之数,他一个毛头小子,家根又不牢,够他几赔的?”

栾夫人听了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实话,但是仍笑着劝道,“话是这么说,但哪里就能这么巧了?天灾人祸皆有定数,就这么巧碰上了?若是实在不放心,让他少出些本钱份子也就是了。”

“说得倒个轻巧。如今这孩子同小曼也不算定下来,我这般加塞里头的牵扯太多。”栾县丞摆摆手,表示这事儿没得商量,“何况我看这孩子气太盛,上进是好,到底也要沉得住气些。”

“可到底以后也是自家的孩子……”

这种规模的生意动辄数千两银子上下,兹事体大,栾县丞将茶盖盖上,“那就等真成了自家孩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