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栗子核桃饭团

那时杜芊芊在山涧里与松鼠一同捡板栗的情形还一一在目,不过用火钳从地上夹回来的都做了栗子糖水了,为了存些冬日里吃,杜芊芊特意挑了一个空闲的下午,站在板栗树下用竹竿敲打树枝。

满树的栗苞子已经被村里人敲下去不少,敲板栗最忌讳在树底下垂直敲打,不然板栗球球带着满身的尖刺砸脑门儿上可不是闹着玩的,杜芊芊小心地用长竹竿呈一个斜角敲打。

捡回来的板栗如何存储,村里人家各有妙招。杜芊芊当然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木屑混藏法。

从杜大山的木匠房里抓来含水量在百分之三四十的新鲜木屑,而且这里人有个不知何时传下来的讲究,说是储存栗子最好用栗子树的木屑,效果顶好。出处未知,但是杜芊芊试了后效果不错,比有些人家用的鲜松针贮藏要还要好上一些。

杂物房里通风条件极好,用上次盖房子用剩下的砖头围成长宽各一米、高度四公分的框,框内先铺上一层半公分后的木屑,接着将完整的栗子果与木屑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好,倒入框内,上面继续覆盖一公分厚的木屑,这样储存的栗子到了翌年开春后仍新鲜如初。

而比之板栗,核桃成熟得更早些,“七打核桃,八打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不过采收的时候也挺费事。

外皮由青转浅黄,上面所附茸毛变少之时,中果皮已经完全骨质化,这个时候是核桃的最佳采收期。

用来打板栗的竹竿容易打落核桃的枝叶、损伤幼嫩的枝芽,因此杜芊芊特意准备了一根有弹性的软长杆,按照从内向外的顺序顺着结了核桃果的枝条将果子打落下来。

在储存着板栗的框旁,铺上一层寸把厚的湿河沙,这河沙是杜芊芊和樱子她们从山旁溪边里挖来的,不是一挖来就能用,要符合手捏成团却不滴水,松手后一触即散的要求。

在这层湿泥沙上平均摆放同等高度的核桃,接着一层湿河沙一层核桃以此类推,但是垒答起来的总高度不能超过六公分,最后用土堆成屋脊状,拿了家里的铁锹细细地拍实。

板栗储存后到了冬日想吃从框内取出就好,但是核桃不行。

吃之前杜芊芊要将核桃从最上面那层湿泥沙里头一颗颗取出来,杜大山帮忙在屋后用锄头凿了一个坑,将核桃果埋在地里,等核桃果表皮腐烂至黑色,放入桶中洗净晒干。

看见自己的爹在一旁抡锄头,安安也在旁边小膝盖弯曲、站直、弯曲、站直,“哦哦”地呐喊助威,可是冬日里穿得多,膝盖只能弯到一半就被厚实的棉裤挡着了,幅度变小,小身子就控制不住地往前倾,季桂月和杜芊芊搂着他笑,稀罕得不行。

厨房里的大灶用烂树叶子点燃,小小火舌舔着锅底将核桃的水分蒸发干净。然后包在布里,用榔头使巧劲儿敲碎外面的壳儿剥出里头的核桃肉。

板栗――“干果之王”,酥软清甜,核桃――“万岁子”、“长寿果”,微甜味香,这两者一起吃,甭提多有营养了。

平日里用的蒜臼子再怎么清洗都带着辛辣的蒜味,杜芊芊特意花了四个铜子儿备了个新的。蒜臼子外观看上去同药材铺子里的“臼杵”别无二致,分臼窝和蒜锤两个部分。

将板栗仁儿和核桃仁儿放在釉陶制的臼窝里,握住蒜锤用力敲击,直到捣成糊状,这一步是季桂月帮忙干的,她手劲儿大,一锤子下去抵得上杜芊芊三四锤的分量。

板栗和核桃糊糊混入淘好的米中,加入酱油和几滴米霖,米霖属于料理酒的一种,是杜芊芊按着记忆中“甜日式酒”的法子做的,但是到底原料记得不是很全,只用了米、米曲、盐和糖这四样来发酵,好在做出来的效果还不错,透明澄净的淡黄色,带丝甜味,比直接用砂糖多了份甘甜和鲜美。

用棉花埂加热大铁锅,大火、急火煮开水和加入了板栗与核桃的米,连米带汤捞出沥干,重新放入锅内,木筷子在其上插出一些小气孔,杜芊芊滴入两滴醋,这是个做饭秘诀,这样做出来的饭不仅毫无酸味,且会更白更香。

做好后锅盖一揭,浓厚的米香、木香伴着板栗和核桃的甜香蒸腾而出,香透了一整个厨房。

一大锅饭刚趁热捏成三角饭团,来接杜芊芊的樱子和阿青到了,说不得,一人先吃两个解馋。

人类相互之间的情感都是相处中来,最近樱子和两个小侄儿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吃着饭团还不忘自己的侄儿们。

“芊芊,真好吃,能不能给虎子和顺子也带两个呀?”樱子塞下最后手里最后一口,越嚼越香,恨不得连举着栗子核桃饭团的手指头都啃了。

做了一大锅,得了二十几个三角饭团,杜芊芊在冬篮里装了六个,虎子和顺子一人一个,给苏先生留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