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之一 浮桥

莲见的及笄礼,是在十五岁她生日的那一天。

那是一个夏日的薄暮,她广袖华服,精致妆容,一头流泉一样的乌黑长发轻轻绾起,梳成发髻,插上牡丹发簪、鸾凤步摇。

灯光莹莹,月光如雾,她就此成年。

普通的大赵女子,即便是那些有意出仕的,及笄之后也多半安心待嫁,只专心绣那绣架上百鸟朝凤的婚服,等自己那命中的良人坐着婚轿,将自己迎娶。

莲见及笄之后,也本该如此的。

“本该如此”而已。

于是,她就这样在第二天天色将明、城门乍开的时候,带着剑,离开了家。

在离家之前,她拜别了自己的亲人,她的母亲不知所措,惶急地牵住她的手,声音凄楚,只一迭声地说:“你还这样小。”

哪里还小呢?她这样想着,轻轻挣脱了母亲的手,端端正正地跪在祖父面前,对他说:“爷爷,我想去远行。”

“我现在没有任何改变这个时代的力量,那么至少,在这段时间,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国家、这个时代。”

活在权力旋涡中的莲见有一种可怕的敏锐,她比任何人都早地嗅到了乱世的味道。

老人看着她漆黑的眼睛,过了半晌,慢慢地说:“你可能会死。你要知道,现在世道将乱。”

“如果因为这样就死掉了的话,那么,死对我而言算是慈悲吧。”

这么说的时候,她柔软的长袖拖曳在地上,铺展出一层凉薄的月光色来,然后她看那个老人颓然地闭上眼睛,现出一副比他的年纪衰老许多的颓败的苍凉表情。

她漆黑的眼底,带着一种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过早的成熟,她说:“爷爷,我是燕家的孩子,而且,我是燕家的主人,我要背负起这个家族,对吧?”

老人只能轻而无声地喟叹。

莲见再不说话,只是深深地向祖父行礼,整理行囊,就此离家。

走之前,她去看妹妹们,三个团子一样的妹妹,最小的一个才八岁,她甚至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过。

她看着最小的妹妹,小娃儿咬着手指睡得酣甜,她伸手想碰,最终慢慢收回,只把一捧珍贵的蜜饯轻轻放在了榻旁小几上。

小姑娘之前跟她讨,她没给,怕小家伙吃坏了牙,只打算有一日,拿蜜饯当学习奖励给她。现在想想,这么小的孩子,再过几年,就要和她一样,那么,在能宠着她的时候,多宠着一点,又怎么样呢?

她牢牢地盘起头发,穿粗布的衣服,身上只揣着从家里带的一千文钱。

莲见就这样离家而去,游历天下,去乡千里。

然后,她遇到了沉羽。

那时候,他还没有继承沉这个姓氏,她只唤他“阿羽”。

当时是她游历的第三年,十五岁那一年。

她接到了莲华捎来的口信,要她赶去京都永安京。

莲华在他弱冠那年获封了一个县侯的爵位,当时朝廷和宁家又是一轮暗地较量,达成了暂时的妥协,朝廷需要人质,宁家顺水推舟,就把莲华给了朝廷做人质,送到京都,莲华便被封了个拾遗大夫的散衔,待在永安京。

接到口信,她就取道奉山,向永安京而去。

进山的时候,山口茶棚子里的老爹正唾沫横飞地和客人抱怨:“自从老楚王过世,小楚王任了首辅,第一件事儿就是把亲信大肆封赏,好好一个国家,打太宗皇帝起就废了的分封制,在小楚王手里又兴了起来,把州郡全划了封地。这下可好,谁都只管自己封地里的事儿,有贼有盗也都不剿,直接赶出去了事,反正只要不在自己地头上折腾,祸害谁都无所谓。结果就连蔡留这种天子脚下的京畿要地,山里都能跑出贼来,这到底是个什么世道!”

莲见沉默地喝完一碗茶,小心地排了三枚铜子出来。

老爹看她要走,连忙拉住她,对她说:“山里闹贼,不如等到月中,和例行的商队一起过去比较安全。”

莲见捏了一下没剩几个铜板的钱袋,摇摇头,向好心的老爹道谢后,便背起行李,向奉山走去。

她身后是老爹连连顿脚的声音。

莲见走了半日,脚下的草渐渐深了起来,采药砍柴人走出的小径也慢慢不可辨识,她知道,自己已经开始进入奉山深处。

她算过路程,无论如何都要在奉山里露宿两晚,莲华也只是要她到京城,没有规定时间,所以也就没必要早赶晚赶。她暗想:不如把时间放充裕一些,采些用得上或能卖的药材,在出山的时候卖掉。不然,出了奉山,到京城也还要一两天的时间,她身上的钱连买馒头都不够了。

走着走着,在走到一个山坳入口的时候,莲见脚步忽然一滞,一向从容的面孔上现出了锐利的神色,她眯细眼睛,看着面前普通人根本发现不了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