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我是大四学生方小年啊(第2/4页)

为了减少各方面的事务困扰,方年跟关秋荷并未回棠梨,而是在桐凤住了一晚上。

次日一早,方年、村长、六儿、赵茜等人以不同的身份陪同关秋荷一道与桐凤书记市长、教育口的头头脑脑去了桐凤联合学校。

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朱建斌自然承担了大半接待任务。

朱建斌在现在的基础教育科科长的位置上起码是好几年不会动弹了。

一堆的头头脑脑,也就是朱建斌知道方年是谁。

其他人都把方年当成了关秋荷的司机。

毕竟在大家的认知中,虽然关秋荷曾经在棠梨待过一段时间,但现在的身份地位,就这么几个随从可以说是‘轻车简从’。

剪彩并没有很复杂。

书记市长也很是控制了讲话的时长,前后不过半小时就完成了整个过程。

然后学校里面四处都活跃了起来。

今天毕竟是开学的日子。

由市长亲自带队,带着关秋荷一行人参观了校内的各处建筑。

这个建设耗资过三亿元的学校一共建设了12栋低层教学楼、6栋低层学生宿舍楼,其它还有职工宿舍、行政楼、餐厅、图书馆、实验楼等。

职工宿舍还有一定的特别配备,给外聘高级教师准备的。

其次学校的布局也很合理,有那么点大学校园的味道,比如有一些山体、花园树木等的点缀。

总之,这钱花得很到位。

起码是实际建安成本的2倍,但整体建设费用依然只花了一个亿出头,其它是海量的教学设施。

堪比申城一流综合学校。

边走,朱建斌边作主要汇报。

“今年学校才开始办学,小学、中学的年级是齐全的,高中部只有高二。”

“迁过来了整个棠梨八中的高二年级,以及桐凤三中同年级最优秀的班级。”

“……”

棠梨八中即将‘消亡’的事情已成定局。

整个高二年级搬入这个新学校。

明年高三毕业,现高一年级的学生搬入新学校,棠梨八中成为历史。

这也是对棠梨八中最后的极大优待。

要不然棠梨八中的生源质量,很难够得上这所新学校。

“……”

朱建斌又说了下去。

“初步估计,今年实际招收的学生数量约在2500人左右。”

“学校最高能容纳12000名学生,峰值设计是1万学生,越是高年级,学生数量越多。”

“……”

桐凤联合学校的设计是集中式吸纳附近生源,以此便于推高教学质量,通过各类手段拉平城乡教育差距。

这样的学生容纳数量,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前几年的开支还是桐凤当康公益教育基金来支出,不用市里负担。

之后的负担也不是很重。

九年义务教育是有补贴的,高中阶段的教育也是会合理收取费用的,反正不至于运营不下去。

也很难会有贪污等现象,今天以后,全国上下都会有许多目光盯着这个学校。

因为这是当康公益基金立出来的一个标杆。

整体上,方年还是很满意的。

市长也跟关秋荷透露了一点小消息:

09年稍微有点消息,然后莫名没有下文的快速铁路已经重新提上议案。

这次预计不会太久就会正式动工。

本来方年就记得是在14年初再次正式动工的,毕竟整体议案被定下来是08年的事情。

中间09年放出消息又忽然停了的原因应该与桐凤当局、省城当局等有关。

本来棠梨隶属的县城是个百万人口大县,经济几乎以农业为主,在这些年里已经成为了全省劳务输出大县。

因为交通的不便利,省城的汽车站甚至有针对棠梨这一片开放的专门售票窗口。

一条客运铁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等过两年与省城长沙之间通了高铁,就能直接从省城拉优秀教师过来了。

方便得很,来回不到一小时高铁的通勤,跟在市内上班没区别。

高铁站的建设点距离学校不足两公里。

“……”

午前,方年跟朱建斌聊了几句。

午饭后跟关秋荷一道离开了桐凤。

在省城转乘飞机回往申城的路上,关秋荷忽然问:“你就没想过施加点个人影响力,让这条铁路更快落实?”

“我有那么大的排面?”方年撇撇嘴。

关秋荷随意道:“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反正你要在长沙投资几百亿盖主题乐园;

而且,顶多只是让省里边忽略以前留下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之类的。”

方年叹了口气:“也有道理,来之前我还真翻了下公开文件,整体方案04年提出规划、05年评审、08年完成了立项,要求09年全面开工建设,结果动工即停,公开消息里面再无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