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天大的礼物:无心插柳(第3/4页)

就我个人而言,多多少少也深切体会过没有产业生态的困难度。”

“多谢理解。”方年笑笑。

说起来……

芯片设计规划发展方案、芯片自主研发设计发展纲要这两份文件都完全出自于方年之手。

顶多是温叶、谷雨她们帮忙进行了格式修缮与文字校对。

方年确实是一点都不懂芯片设计工作。

但他知道后来的发展格局。

苹果在A6芯片上开始了自主研发之路,最终尝试出来采用1个大核心带多个小核心的发展路线,并屡次领先安卓体系的核心处理能力,然后被广泛接受;

最终以至于所有移动处理芯片IP方案提供商ARM也不得不推出了Cortex-X1的超大核新架构。

嗯……

苹果的自研只是对微架构进行了自研,并未对指令集架构动刀。

在知道发展格局,再反过来通过公开资料,以及在白泽实验室成立之前那么多专家大牛的汇总报告的梳理了解,方年当然可以写出非常有效的前瞻性发展纲要。

反正全世界的公司发展都差不多,定制公司战略的人基本都不懂技术核心。

方年也不是个什么天才特例,无非是了解未来,再依托于现实,以及一些个人发展理念,制定出具备有更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而在经历过上次的现场会议遗漏部分后,陈建业跟方年汇报会较为详细的解释具体模块的突破也是情理之中。

这也不需要懂技术,一些专有名词也没那么难理解。

有一说一,白泽实验室在神龙1号、神龙2号的大批量研发支出都是给了一些国外企业。

比如陈建业提到的synopsys和cadence公司,都是eda软件的优秀大厂,都能提供非常优秀的前后端完整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工具。

尤其是验证仿真工具平台系统。

是正式流片前评估测试的重要工具,业内也叫硅前评估测试。

这类仿真工具平台比较优秀的,能贵得龙芯整个公司账面资产用不了几次的地步。

synopsys和cadence的工具就是此类。

单说一个驻场工程师的技术支持价格就高得吓人,2000美元一人一天,不含食宿。

白泽这边之前为了追求效率,都是直接从他们的总公司喊一个团队过来,动辄二三十人干半个月。

眨巴眼的功夫一千万人民币没了。

还不包括部分特殊的技术需求。

就目前而言,白泽实验室光是给这两家公司的合同金额已经突破了1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为了完成仿真验证搭建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也是以亿元为单位的投入。

渲染CPU实际运行几秒钟就需要跑几个小时,也就是说性能还不够,所以白泽一直在投入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

近期有计划跟毕方合作,升级成云计算平台,节约成本。

仿真工作几乎贯穿设计的始终。

毕竟不能是搞一点设计还啥都没确定就去流片,总要进行各类验证,确定基本没问题才会进行流片。

仿真的投入堪称海量,流片也不便宜。

反正,这些都是为什么在芯片设计领域要做到比较优秀那么费钱的原因。

芯片设计不是用电脑画两张图,涉及到的是一个海量工程,哪怕是在用ARM公版架构,其它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不少。

只不过在比较公允的角度来说,技术含量是有优先之别……

神龙2号的设计进展还是比较不错的。

方年也没多废话,笑着道:“院士那还有一个什么好消息,赶紧说说。”

毕竟白泽实验室现在也就只有两项大工作:神龙2号和保密实验室的研究。

所以方年也还蛮期待的。

果然,陈建业道:“保密实验室有了一定的突破,不过……”

说到这里,陈建业迟疑了下。

“不能算是手机处理芯片自主设计上的突破,准确来说,是之前已经初步完成自主化的指令集架构……有点问题。”

陈建业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验证修订工作,甚至基于这套指令集架构完成了微架构的初步设计,乃至一定量的仿真工作;

最终发现……它是真的不适合小型移动设备。”

“尤其是上个月开始与龙芯展开了合作,再经过一定合理化调整后,怎么都与手机无缘了,只能是用于电脑CPU使用……”

方年:“!!!”

……

①:指令集架构与微架构的区别之前解释过,最简单就是前者是规范,后者是方法;

前者变了,整个体系都要变动,这也是wintel为什么那么无敌的原因;

后者的改变主要影响的是IPC(简称为架构性能);

再列一个公式:CPU性能=时钟频率(MHz或GHz)×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