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钱散人聚(第2/4页)

可惜方总向来低调。

就算是炸街,也一会一会儿就溜了……

当然,方总白天也很忙。

写写画画、画画写写、锻炼身体,偶尔去前沿科学特别的撩一下陆薇语,一天天的咋都觉得不够用。

……

午饭点时,外面的雨停了。

自己人吃饭,没那么多讲究,边吃边唠嗑。

关秋荷说了句:“规划基本落实了下去,过阵子我就出发去国外转转。”

闻言,方年想了想,平静道:“你要是想出差,去庐州再转转,督促督促招聘任务,想去国外可以以个人身份低调去旅游,商务谈判让手底下的人去就行,毕竟我们是花钱收购的。”

“啊?”关秋荷一愣。

方年简单解释道:“年初就说过,往后基本不能大张旗鼓去国外了。”

“你这样的身份就别去冒险,普通员工的正常商务交流,理论上安全度更高。”

关秋荷:“……”

“你就当我是宁愿把国外的资本政治想得更坏一点。”方年委婉道。

接着简单说道:“5月份我们从纳斯达克捞走将近4亿美元,现在又要成立DeskSon联盟、

前沿的MindOS+神龙1号将随着三星手机的新上市正式侵入国外市场、

前沿也已经掌握了计算科学领域的部分标准规则制定权;

一旦旗下实验室的某些研究项目忽然突破,应该很容易触碰欧美那帮人脆弱而自卑的神经。”

关秋荷思考片刻:“现在就有这么严重了吗?”

“还没有,在计算机基础科学标准规则领域,前沿突破得很少,但防患于未然吧。”方年心平气和道。

说着,方年看了看陆薇语跟关秋荷,干脆三两口扒拉完米饭,抹了抹嘴。

“还是说得更明白一些,以免让你们误判。”

“我不让关总你去国外,只是纯粹出于防范未然的角度,前沿现在远没到被重视的层面;

但国外是资本政治,这玩意有时候比较不讲道理,所以我就不希望关总去以身涉险,前沿又不是没人了。”

略作停顿,方年接着说道。

“从世界近代发展史来看,过去几十年里,欧美国家是全球经济的主导,中国是后学末进;

早在上世纪中叶,欧美国家通过不断发展铁路、公路、机场等基建,近乎于极限的推动了资源市场的流通性,让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进入21世纪才大力发展基建,进入土建狂魔时代;

但是现实社会的资源流通性是有极限的,飞机够快吧,一小时才能飞900公里。”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美利坚盯上了计算机互联网,提出了在当时可以说极其超前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

当然,因为超前、环境等原因,进入21世纪,互联网泡沫破灭对这个计划产生过一定影响,不过基础已经打好了。”

说到这里,关秋荷接过话头:“也就是说,信息是新的基建,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源。”

“显而易见。”方年点了下头。

接着说道:“信息基建基于逻辑概念,它与公路、铁路这些基础设施不同的是,一秒钟就可以从任何地方抵达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这依赖于全球通行的一些标准,可以粗略的把这些标准分成三大类具体的基础科学领域,即:

通信标准、处理芯片、操作系统。”

“通信标准可以算是最基础的那一角,等同于普通基建的路网。”

“处理芯片、操作系统是在基础上进行交流的必要组件,也是很基础的东西。”

“过去这三大类全部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上,标准规则都是他们说了算,我国也想要在这些领域尝试掌握话语权,但过程一直很艰难;

有知识产权壁垒的因素,也有基础科学突破的不确定性因素。”

说到这里,方年微微一笑:“前沿命好,做什么都按照计划进行得顺畅,偶有波折,也在事后变得无关紧要;

而现在前沿已经完成了基础部署,下一阶段是自主化,对欧美国家的标准体系威胁程度会越来越高,所以没必要冒险。”

“将来总有一天会干服欧美这帮货色的,到时候想去哪去哪。”

“再说你个人低调的去旅游,我也不会拦着。”

关秋荷认真点头:“明白了。”

“也想明白了你对前沿社团的那种极大期待是什么。”

“前沿所有的研究都集中于基础科学领域,这需要大量的可以称之为科学家的人;

你希望能通过学校社团项目,促使内部自发涌现优秀的人才,减少前沿后期壮大后的培养成本;

其次,基础科学的发展突破不可能光靠前沿一家,你还希望内部有更多的基础科学创业爱好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