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最好的反击就是活得更好(第2/3页)

说到这里,程潜略作停顿,望向方年:“说起来真得感谢方年学弟。”

“框架问题的实验突破,让我彻底看清了未来读博的方向。”

方年很配合的问了句:“是什么?”

程潜推了推眼镜,回答道:“基于哲学方向的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领域,具体会选择神经生物学作为第二专业主修。”

“……”

就着这个话题,大家聊了几句。

温叶主要是关心成果有多大。

程潜简单解释了下,目前只是纯粹学术型研究成果。

还需要对应成果进行应用发展转发,具体能应用的领域还是很广泛的,附录在研究成果报告中。

即便程潜参与研究的这个项目是当初前沿系都还混沌不明时期签订的合同。

但前沿依旧拿走了最大限度的知识产权使用权限。

方年这点水平还是有的。

这也是后续所有学术研究项目的投资依据。

项目前期综合评估,前沿会承担项目研究的全部经费。

经费包括项目基础奖金。

每个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前沿都享有知识产权的主导使用、转让权限。

不过前沿也不是全部独占。

每次前沿转让都会评估成果在当时的市场价值,项目研究单位可以拿到合同金额10%的费用。

反之,如果项目研究单位有能力将成果授权给第三方单位,前沿要拿合同金额的70%。

毕竟前沿项目基本上只投资学术型研究项目。

这类项目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完了也就是带队的导师和项目组成员发一些论文,拿到各种各样的名头、奖项之类的。

实际应用转化几率一般不大。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是前沿能刷脸的原因之一。

因为大多数研究生导师,也就是那些老板们都需要主动去拉企业项目赞助,企业说要干啥,老板就带学生干啥,拿钱办事,钱货两清。

不过这个类型一般是实际应用型的。

很难覆盖到哲学之类的专业。

所以前沿项目实习部的实习生都能那么顺利的在申城找到那么多的项目。

毕竟当下市场是极度追究经济效益的。

连菊厂在这个时候都不怎么注重基础学科研究投入,那个大名鼎鼎的2012实验室也要明后年才整合成立。

方年是因为经历过那个基础科学领域步步落后,被不断打压的时代,在选定事业方向后才会这么注重基础学科研究的……

之后,方年跟程潜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学长似乎对哲学有浓郁的认同感?”

听方年问出这个问题,程潜笑了笑:“一般我们这种哲学专业的学生都会说一切学科都是哲学的具体问题发展。”

“我从本科到硕士都选择了哲学这个具体学科,研究越深入,越发现哲学的无限可能。”

方年稍作思索:“过去这个学年,我涉猎了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哲学、认知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读物;

近期正在研究哲学世界观这个细分知识点,对哲学发展史比较感兴趣,不知道学长有没有什么指点。”

“……”

程潜沉思片刻,道:“印象中我记得美利坚有个教授写了本著作,叫Worldviews……”

“具体名字忘了,等我回去查查资料。”

方年微笑点头。

这时一旁的温叶忽然插嘴道:“是Richard DeWitt教授的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吗?”

程潜眼前一亮,笑着点头:“温学妹也看过这本世界观科学哲学史?”

“嗯。”温叶含糊应了声。

之后方年跟程潜继续探讨了哲学领域与基础学科的话题。

包括关于基础学科学术研究项目的应用发展。

最后,方年感叹道:“与学长一席畅谈,胜读十年书。”

“虽然基础学科研究离我很遥远,但我整理整理,可以卖给前沿。”

“夸张了,顶多十天。”程潜开了个玩笑。

方年就笑,一本正经道:“怎么说也比得上我0岁到10岁的那十年呐。”

程潜抿抿嘴:“你赢了。”

“谢谢学长耐心解惑,忽然对今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豁然了。”方年感慨了句。

“……”

饭后,告别程潜,温叶跟方年解释:“方总,程学长说的那本书我有给您买,这本书好像国内没有,所以封皮比较旧,您回头翻一下书堆就能找到,是英文的。”

方年满意的点头:“所以我说你办事我放心。”

温叶并不意外方年没注意到这本书。

当初她为了更全面的覆盖到哲学领域,通过指定网站下载打印了一大摞英文原著,又购买了一大摞书。

论公斤的话,起码得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