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我那么多遗憾那么多期盼(第3/3页)

谷雨汇报完以后,刘惜接过了话头。

“根据中科大的实际情况,参考庐州本地的发展状态,中科大目前是没有足够地方容纳一个完整的前沿院。

但综合预算最多只能是资助3.5亿。”

“如果要以完整形式成立,必需说服庐州市府、中科大方面一同出地出资,折合下来总共可能不会低于10亿。”

方年:“……”

稍加思索,方年望向几女:“都说说看法。”

陆薇语率先开口:“是不是可以将前沿院拆分成不同学科方向,先进行前期工作和初步磨合。”

“同时,与庐州、中科大这两方继续商谈,在合适的地方建设前沿院,直接的减轻我们三方的资金压力。”

谷雨认同的点头:“我赞成。”

“以目前的形式来说,接下来还有四家前沿院,京、申两地已经确定是多校联合建设,同样需要另起炉灶,整体成本实在不低。”

“……”

刘惜从财务角度发表了意见:“我也认同这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减轻资金压力,将款项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

好片刻后,方年呼出一口气,感叹道:“想法都挺好的,但这样肯定不太好使,前沿根本没有如此良好的社会信任度。”

“可能会在前期磋商工作上浪费非常非常多的时间,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说到这里,方年望向三人:“至少在中科大这边,我更倾向于完整援建,直接说服中科大、庐州市府共同出资。”

“因为……”

“我寻思庐州项目还是不要租赁或者购买办公空间,直接建设吧,刚好能整体规划。”

“……”

围绕着这个事务,陆薇语、谷雨、刘惜都贡献了各自的思想。

多少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意思。

不过商务谈判嘛,谁也没想过一次搞定。

毕竟中科大不是西交大,西交大是本来就有这心思,前沿属于上赶着送钱,都折腾了好几天。

而且,现在也不算晚。

这就是方年为什么要将前沿公司单列的原因。

人员少,最终意见不会太混乱,但也不会完全成为一意孤行。

这样可以给他方年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主业学习。

根据不同的信息,各自分析了利弊。

最后方年一锤定音:“那就这样,先谈下来,等架子搭起来以后,再系统性的规划新建前沿院、前沿创新庐州。”

“毕竟高校之间信息交流不少,前沿先后在西交大和中科大都这么‘财大气粗’,如果再加上跟复旦科技园的合作,有利于后面跟其它高校谈一些有利条件。”

“……”

方年定下来后,大家各司其职。

刘惜很快根据诸多参考因子,核算出来一个合适的金额:初期投入1亿,承诺总共援助5个亿。

剩余部分由中科大方面和庐州市府方面补齐。

粗略预算上,庐州市府基本不需要资金投入,中科大方面也不需要投入太多。

一方给地,一方给人。

陆薇语跟谷雨一起根据中科大张校的公开资料进行最后一次查漏补缺。

作用是:

更好的投其所好。

这项工作早在周二第一次联络张淑玲之后就开始了,现在做的是最后整理。

午前。

方年抽时间对方方面面综合过来的资料进行了熟悉。

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多复杂的事情。

毕竟年轻,记性好。

一切准备就绪。

下午两点,方年、陆薇语、谷雨三人同乘酒店派出的大奔前往中科大。

方年特地换上了休闲商务风的衬衣西裤,显得成熟了几分。

两点三十分,方年几人很顺利的走进了中科大行政楼的副校长室。

见到了张淑玲。

“张校,你好,我是前沿公司的小谷,今天早上跟您联系过的。”

“前沿方年。”

“陆薇语。”

年过五十的张淑玲面色和气,主动跟三人握手,笑着道:“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科大。”

“请坐。”

“……”

张淑玲几乎没多做寒暄,便直入主题:“你们是为了前沿院的事情来的吧?”

方年心中一愣,面上微微一笑:“张校明鉴,的确,我们是为了这件事来的。”

张淑玲忽然接过话头,打断了方年酝酿的后半段话:“听闻方先生是复旦大二学生啊。”

“嗯……张校目光如炬。”方年心中懵逼,面上礼貌附和,“我的确是复旦大二学生。”

“方年同学真是年轻有为!”张淑玲面色和蔼。

但接下来说的话,让包括方年在内的三人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我校暂时没有建设一个新研究院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