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该叫你方总还是方年同学?(第3/3页)

“谢谢校长。”方年诚恳道。

“……”

方年并没有因为杨余良是复旦校长,就违心承诺。

这没必要。

在申城这个地方建设一个前沿院初期投资可能就得上三亿。

后续基于前沿的发展考虑肯定会加大投入。

他方年的钱也不是平白来的。

西交大那边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因素,另一方面是长安没有更多齐平的高校。

一个前沿院完全足够覆盖周围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升学选择。

毕竟……

西交大·前沿院不会只招收本校学生。

同理,如果能在申城建设一个多校联合的前沿院,对吸收人才绝对更有利。

这才是前沿创新下一步计划是去庐州中科大磋商交流兴建前沿院的原因。

因为这种多校联合共建研究院的过程难度会远超想象。

“……”

杨余良连续喝了两口茶,好整以暇道:“适逢复旦科技园成立10周年,科技园方面有新计划,近期正在跟一个基金集团接触。”

“我知道你的前沿有专为前沿社团设立的项目基金,也听说过前沿天使的名头,不知道你有没有想法?”

听杨余良说完,方年稍作沉吟,疑惑地问道。

“校长可否说得更清晰一些,科技园方面具体是什么样的计划?”

杨余良也没瞒着,开诚布公道。

“科技园是希望跟基金集团共同组建私募基金。

投资领域主要涵盖我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比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环境工程、新能源及材料等相关专业;

投资的目标公司主要包括我校孵化企业、我校参股企业、师生创业企业、校友创业企业、科技园区内企业以及其它可帮助我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

投资阶段覆盖早期、成长期、上市前期,会重点关注初创期和种子期企业。”

听杨余良说完,方年眉头微挑,惊讶道:“这跟为社团设立的项目基金目标大体一致啊。”

“所以,我才想问你。”杨余良望向方年的目光很坦然。

一手创办前沿天使,又设立各种基金。

方年很清楚的知道,有多少初创期、种子期企业死于没有资金支扶持。

更知道在当下,这类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十分狭窄。

多数来自于政府的扶持基金。

复旦科技园主动接触一些基金集团,想要共同组建这类型的基金。

是好事。

至少对复旦来说是这样的。

对前沿来说也是好事。

这就是前沿创业成立的目的。

现在……

一个难得的熟悉机会就这么的摆在了眼前。

对复旦科技园,方年也是有所了解的。

复旦科技园是全国最早的科技园之一。

以知识为资本,发展学校科技产业,坚持社会化运作。

产生了复旦复华、复旦微电子、复旦张江生物医药等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高科技企业。

科技园本部建筑面积超过了13万平。

前沿创业出面与复旦科技园合作是有利的。

毕竟……

前沿正经没什么排面,年轻的要命。

搭上科技园的顺风车,能干的事情就多了。

望着杨余良,方年认真道:“校长,科技园能瞧得上前沿吗?”

杨余良哭笑不得:“我算是知道为什么你先出资捐助西交大成立前沿院了,方总,你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误会。”

“科技园的想法是合作成立一支5亿人民币规模的基金而已。”

方年:“……”

5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