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踏实的出路(第2/3页)

另一方面,比如说我们茅坝,大家合伙搞一个正规施工队,跟国家正规公司签承包合同,有保障,风险也不高。

虽然总归还是卖苦力,但方方面面的收成可能会更高一点。”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人一多,去外面讲话底气都足。”

方年的话语落下后,方正斌当先开口:“如果是搞施工队的话,跟现在做土棚子没什么区别吧?”

“现在也是喊屋门口的熟人,一起去做。”

“……”

方年想了想,用更简单的方式解释:“我的意思是,用集体的形式去跟人谈。”

“不搞现在的单打独斗,掌握话语权,比方说哪个地方缺了人,缺多少人,领头去谈,然后集体分配……”

“……”

随着讨论,方正斌他们也明白了方年的意思。

合伙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可以有更低的风险。

可以有更高的保障。

以及在合适的时候,可以选择去挂靠在建筑公司旗下,又或者可以自己去成立小的建筑公司。

方年说得其实很详细,从短期、中期、中长期,都有涉及到。

而且,方年也不是无的放矢,以村为单位的施工队,在市面上并不罕见。

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也不在少数。

再不济,硬是做不起来,也影响不大,无非就是回到以前,总归不损失什么。

总之,方年在说这些的过程中,也夹杂了自己的一部分观点:

一是:想要等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

也顺便替方正国做了决定,明年去大坪摆摊,试试水。

就顺便表达了二。

他方年不是神人,虽然的确是去了申城上学,但懂得东西也不多。

方年说得有理有据,又诚恳踏实。

长辈们也就还是比较认同的。

话茬才说完,方俊华忽然开口:“那你觉得像我们,应该去学点什么找点发财路?”

这个问题方年还是很愿意回答,笑呵呵地说道。

“现在可以学的技术种类很多,不怕脏的有汽修之类的,要想去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毫无疑问是计算机技术;

现在电视上广告非常多,学起来门槛不高,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

方俊华想了想,接着又问:“我听说去学计算机技术,学费很高,要一两万一年。”

方年笑着摊开手:“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表哥林南你们应该都见过,他也是学的计算机,当时也是觉得学费贵,一两万一年。

可后来一出社会,工资就是三千多,现在五六千;

这东西就学个一年,所以无非顶多就是将来的两三个月工资。”

方俊华怦然心动:“你表哥在哪上班?”

“也是鹏城。”方年回答道,方俊华也在鹏城。

方芬芬好奇插了句嘴:“那有没有适合女生学的东西。”

“也有,会计、行政、人力资源等等,多了去了。”方年笑着回答。

“……”

最后,方俊华又问:“那方年你现在大学学的什么?也是计算机吗?”

这话一出,客厅里十几号人的视线都看了过来。

见状,方年笑眯眯的开着玩笑:“我对计算机不感兴趣,选了个冷门专业,想试试看有没有机会被分配到国家单位去,不能浪费上了这么好的大学。”

方正良立马接过话头:“你看看,难怪说一定要上大学,这就是好处!”

“读得好国家有分配!”

“……”

方年自然听得懂方俊华话里的意思,所以才开这个玩笑,也不是计较,纯粹就是扎心。

他是有一句讲一句,没搞什么乱七八糟的概念。

更不会开口就扯什么大战略、大发展、大数据、大区块链。

尽量是实事求是,贴近现实的说。

计算机技术这个热点,在中国不会是一阵风,从2010年到2020年都一直会有人才缺口,包括人员缺口。

门槛确实很低,上培训机构学习不用任何学历。

合适的时候可以自考专科本科升学历,虽然没机遇的话,只能是个较为优秀的技术工程师,但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这样。

说句不好听的,试试总比方俊华他们现在要好。

他们现在分布在南方不同城市里的工厂。

或坐或站在生产线旁,日复一日重复机械工作,拿着城市规定的最低月薪,靠加班换更高的酬劳。

时间久了,自己都觉得看不到希望。

至于大家能听进去几分,这件事情与方年就没半毛钱关系了。

他能做的,就这么多。

总之,既然大家乐意问他,觉得他上了大学懂得多,方年也不吝啬回答,能回答的都会回答,但也只会是选择性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