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

颜鹏拎着一只黑色的电脑包,走在街边,擦肩而过的是匆匆的上班人潮。

走在“上班族”中的颜鹏身材削瘦,穿着休闲西装,牛仔裤,微长的头发,面容清秀,但有一些倦容。

早高峰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就像他此刻无处可去的心情。

老婆田雨岚从前天起请假回家,一整天待在家里,让他有点不适。

原本,近期的每个早晨他拎包出门,在街上逛一圈,到8点半左右,估摸老婆去单位上班了,他就从街头溜回家来,待到下午,再到城东“众创空间”自己的创业公司里飞快地转一下。

是的,公司还在,只是人走得差不多了;“众筹”“大数据”“创意咖啡”……能试的也都试得差不多了;风投的钱烧得也差不多了;办公场地租期也差不多到期了。互联网创业哪有这么容易,15个人的团队,只剩4个了。

现在他尽量减少自己出现在公司里的时间,这是因为剩下的那几个在问他要钱。他给了,他们就走人。他现在给不了,价钱说不好,也因为没钱。创业不容易哪。

老婆田雨岚还不知道这些,因为他还不想告诉她,女人急起来,比什么都让人抓狂。

也正因为此,如今老婆待在家里养胎,他就只能一个上午都在街边溜达了。

这个上午,在街边走着的颜鹏,在心烦意乱中看见了长江大厦“加速度”培训机构的牌子,他走了进去,找堂弟颜青求助。

堂弟颜青是朵奇葩,原海港大学的贫困生,因为父母是锅炉厂下岗工人,所以他在校期间就给人做家教,结果做着做着琢磨出了一些门道,毕业后没找工作,单枪匹马直接步入“中小学生的课业补习”市场,几年下来,从“一对一”的家庭式辅导,竟然做到连锁规模,如今在全城拥有了16个校区,它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这城市东南西北各大厦的某个楼层里。

听着像传奇,但颜鹏一直觉得他low,给小孩补课赚钱,这是啥钱呢。

但这个上午,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颜青给他上了一课。

颜青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对堂兄颜鹏笑道,要不一起做吧,你那互联网创业公司说不定还因此有得一救。

这市场有多大?

颜青先给堂哥讲他人的例子,来点感性认识。

他说,雅德中学原先一个数学老师宗老师,在校外给学生补课,被学校知道后,不给做了,宗老师就辞职出来,几年下来,成为“补习界”的翘楚,学生上千,一个班就七八十号人,坐得满满当当,每次新开班,来报名的家长漏夜排队,那个火爆啊,不亚于北京“幼升小”变态场面,而宗老师是一个人在干,一年盈收1000万,当然,他做得很辛苦。

第二个例子,建国中学一个科学老师,才工作两年,就从学校辞职出来,拉了两个人,搞培训班,他们年轻活泼,上课风趣,很受小孩喜欢,如今成为“科学”单项补课的头牌,一年赚七八百万,当然,他们做得也很辛苦。

为什么会做得这么大?

课上得好,这是当然的。但,这还不是关键。

口碑相传,引得众人来,这也不是关键。

关键是学生多了,他们手里的好苗子也就多了,好苗子多了,他们就能跟那些“视牛娃为生命”的顶级民办初中构成联系,于是他们这儿其实变成了一条“小升初”的渠道,从这个口子输向那些学校的人数就越来越多,方向越来越精确,于是家长趋之若鹜。

颜鹏听堂弟嘴里报出的这些数字,惊到了灵魂深处,刚需?

这给小孩上课的事虽low,但好像是刚需。

颜青瞅了一眼堂哥的表情,笑了一笑,说,我的办法跟他们质的不一样,他们是“名师概念”,还太传统,不是产业化的做法,做到一定阶段后,量就做不上去了,而我这儿,是搭平台,连锁,把各类好老师引来,与他们分成,办成一个超市,老师越好,他带来的学生就越多,分成越多,而我这儿综合力强,能成规模化走向……

颜鹏冲着颜青的脸发愣,他完全听得懂他的意思。这甚至还有点互联网思维。难怪他开了16个校区了。

颜青把手里的笔记本电脑推向颜鹏,让他看。

颜鹏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这哪里是“补习班”,分明高级得像现代企业KPI绩效考核模式,一个个老师的课目下,是每天的进账金额,随时更新,此刻是34万,快35万了,靠,还才是上午呢。

颜青可没想刺激这可怜的堂兄,他微皱眉头,对堂哥说了他自己所面对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把更多的好老师拉过来,他们是自带流量的,他们来了,学生就来了,学生来了,棋就活了,而现在对我这儿来说,好老师还不够,永远不够,越多越好,他们现在在哪儿,还在学校里,出不来,得想办法把他们拉出来。他们能辞职最好,钱不是问题,钱是一起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