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双更合一】 百姓呼声虽高,锐意进取……(第4/4页)

宗朔对此十分得意,也因此才有了南巡的底气。

然而,触动世家利益于国朝而言,向来是一把尖锐的双刃剑。

百姓呼声虽高,锐意进取的新士子们虽拥护,但世家老臣们却是一忍再忍、终不甘愿。

英国公虽以中书令的职官身份随扈扬州,实际上却被皇帝完全架空了。

皇帝议政、见官,从未有一次让他这个中书令出来协同。扬州刺史昌南伯,乃是皇帝提拔起来的新贵,昌南伯即便有传下来的爵位,但因他年纪轻,是靠常科取士考来的功名与官位,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靠今上栽培提携,最是个忠心耿耿的大臣。

扬州及周围几个州县都以昌南伯为首,英国公在当地原本试图斡旋争取势力联合,却始终未成气候。

他早已年过半百,头发花白,因家族式微,整个人心力交瘁而导致愈加瘦骨嶙峋。

英国公不甘,累日里用不下饭,舟车劳顿的疲惫加上无处施力的困顿,令他在扬州狠狠地病了一场。

宗朔听底下人来报,只是哼笑一声,随即传了陈则安亲去给英国公看诊问脉,“认真治他,朕没打算带他的牌位回京。英国公这一生,最沉迷造势弄权,时至今日,朕倒要让他感受一番,什么是无计可施。”

正当年的帝王,政绩显著,国运昌隆,很难免不陷入小小的骄矜自负。

一刹那的仁慈与轻慢,让宗朔忘记,狗急跳墙的道理。

七月底,英国公的身体渐渐有些好转,他双眼都凹陷下去,脸上皮肤的皱褶里透着点阴黑。

到底是一等国公的爵位与中书令的职官,杨守此行也带了不少家仆护院,随扈的官员与当地的富绅中,同样有杨家的姻亲与族人。

七月十六,人人都知道是大公主的五岁生辰。

皇帝于行宫设宴庆贺,甚至还邀请了谢家人来。

行宫里热闹非凡,无人留意,扬州城内,杨家买的府宅里同样是满堂宾客。

“……老夫是皇长子的外祖,老夫的女儿贵为淑妃。陛下膝下无有嫡子,论理,若有万一,便该是长子继位……”杨守立于堂中,眼神里迸出精光,“淑妃之慧,自闺中便有扬名,否则也不会被陛下这些年重重防备,有她辅佐大皇子,我们不愁……”

杨守高谈阔论,描绘着一个全新的蓝景与宏图。

这皇位固然还是他宗家子嗣的皇位,这天下,却能成为宗家与杨家共掌的天下。

退一步,大厦将倾。

进一步,却能有万丈高楼!

众人闻言兴奋站起,纷纷道:“愿为国公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