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2/2页)

而陈时济调任后,原方山学子彭子勤则接任了中南总督的位置。

户部是这一次被拆分得最多的。第一任财政部尚书,朱由栋选择了曹三喜:这位一方面是银行行长的位置上待得太久,必须挪一挪。另一方面,朱由栋深知自己大手大脚的毛病。以前有个许弘纲时不时的顶一下他他还知道收敛,现在这个王绍徵软不拉几的,从来都是鼓励皇上多花钱——必须要让曹三喜这个更强硬的人来管国家的钱袋子,不然朕这会儿把钱花爽了,以后真要开全球大战,没钱的时候怎么办?

曹三喜从皇家银行离任后,出身于方山学校的数学家李国俊,则是去接了银行行长的位置——这两位,一个行商出身,一个是胥吏之子,却都爬到了朝廷正二品的高位。若不是穿越者独裁,是怎么都不可能的。

而李国俊以前的两个副手,王华钦出任税务总局局长,专职负责大明所有税收的收取。王执则接任工商总局局长。原户部尚书王绍徵平级调动到农业部,专管农业。随同陈子壮一起在奥斯曼出任使节多年的崔呈秀,出任商务部尚书。

从以前户部里拆分出来的还有一个部门:审计署。是专门对政府部门进行经济监督的。朱由栋给这个部门配上了让全国官员心惊肉跳的主官:信王朱由检。

教育部尚书自然是喜欢教书育人的张以诚。而兼管理藩院的外交部尚书,则交给了陈子壮。

国防部尚书仍然是杨镐:大明这会的国防部其实就是一个军队后勤部。而独立出来的负责征兵、建立后备役,安置退役士兵,保障将士利益的兵役总局第一任局长,则是朱由栋小时候的侍卫长,原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院长,李世忠。

第一任公安部尚书,是从方山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各地做推官的简王朱由(木學)。

司法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狱管理、犯人劳教、诉讼、普法以及未来的大明司法考试等事项。经过大家反复会商,最后定下,由当年在孔府案中表现积极的王在晋出任第一任司法部尚书。

而最高法院院长,自然是熊廷弼出任。

第一任建设部尚书,由文震孟出任:文徵明家族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工程师家族,大明几乎所有顶级权贵的私人庭院都是由其家族设计。大明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城市规模将急剧扩张。家学渊源的文震孟,将担负起全国道路规划、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等繁重的工作。

重工业部尚书,由在建设河套重工中心时表现出色的袁应泰担任。而轻工业部尚书,则由在应天担任巡抚多年,熟悉轻工业生产的李标出任。

科技部尚书,徐光启。

卫生部尚书,吴又可。

宣传部尚书,大明政治学院院长,张世泽。

原通政司主官通政使陈子壮调任外交部后,原顺天巡抚顾秉谦出任通政使。而原福建布政使孙传庭则接任顺天巡抚。洪承畴则出任应天巡抚。

都察院左都御史仍为赵彦。

这一批主官里,帝师党仍然牢牢占据核心职位,但真正的方山学校出身的师生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同时,整个中央政府的各部官员,经过如此调整后,其平均年龄也从以前的60+一下子掉到了45+。

中央都是如此了,在地方上,方山学校出身的师生们,毫无疑问将会获得更多的职务。大明官场,新老交替逐步开始。朱由栋花费数十年心血培养出来的近代人才们,开始迭次走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