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六零村医(16)(第3/4页)

孙子说了,泡茶有讲究,不让他用自来水烧开泡茶。早早的起床,骑车去了山里运来两桶干净的山泉水,真正的山泉。

还交待他等下半年下雪的时候,用大缸储存一些雪水。

到时候再泡野茶,那滋味秒得很,他没有想到才两三年没有见大孙子,这小子还学会了讲究。

比他一个没事干的老头子还有闲心钻研泡茶一事。

两位老战友,一早上早饭都没有吃就在那喝茶。

搞的挺文雅的。

只是,顾朝阳坐在一边伺候着,给爷爷,韩爷爷两人当小厮。还不能走,偶尔还得回答二老时不时突然冒出来的问题。

二老是突然想起什么就问什么,全是随机。

杨清的新家,一家三口,起床吃早饭,出去买菜。

附近走走,逛逛,杨清打算与顾家人见过面以后,就带着父母去那些名胜古迹走走。

这几天先熟悉熟悉周边。

星期天

两家人见面,为此顾朝阳还特意借来了一辆吉普车,自己去花钱加油 ,刻意加的满满的,虽然那些油用不完,但依然加满。

一大早的就来到了楼房院接杨清三人。后备箱让杨清放了不少的礼物,以老家的特产为主。

登记,顺利进大院,到顾家。韩家的江欢看着就难受,妹妹喜欢顾朝阳,可顾朝阳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喜欢淼淼 。

今天她特意没有出去,回到大院居住,就是想探一些情况,可没有想到小叔子韩非也在家,那眼睛就那么轻轻瞟一眼她,就吓的她浑身颤抖。

眼神躲闪,不敢看。

很快的,韩非与老爷子打声招呼,就靠在沙发上闭眼睡觉休息,但她那探听消息的心思散了一大半。

顾家是其乐融融,顾家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以及在首都的姑姑与叔叔两家全都来了。

两家人见面,相互寒暄招呼过后,杨父被顾爷爷拉着说话,杨母被顾奶奶还有顾母拉着说话,只是杨清看到顾母愣了愣,见过。

有一次在老家市里的百货大楼见过一面。

顾母的形象给她的印象很深。

眼神闪闪,杨清也没有过多的去问。

长辈与长辈们一起,晚辈与晚辈们一起,在杨清不注意的时候 ,订婚取消,婚期定好。

领证的时间定好,婚礼就在顾朝阳部队办,到时候顾奶奶与顾母肯定去。至于其他人,到时候要看看到时候有没有时间,军人有些时候身不由己,万一有事,那肯定以工作为先。

这个时代都是这样,杨父杨母他们也表示理解。

在顾家一天,杨父杨母宾至如归。杨清就忙了,给顾家人检查身体。还有给韩非扎针。

就在顾朝阳的床上给韩非扎针。韩家老爷子趁机过来也瞧瞧顾小子的对象,见到了人以后 ,暗自点头:眼光不错,是个好的。

首都之行结束,一家三口返回家中,已经是六月。

顾朝阳是提前回到部队。并没有与杨家三人一起。

时间好像溜走的更快,咋眼就进入农历冬月。

领证办婚礼,在进入冬月之前全部办完。此时的杨清已经是已婚少妇。

顾奶奶住在杨清的家里,一早起床,就看到在厨房忙碌的孙媳妇,顾奶奶乐呵呵的前来帮忙。

困扰老太太多年的老寒腿,最近被治愈,还在休养阶段。

住在孙媳妇家,老太太都不愿意回首都还写信回去说要在这边住到过年再回去,首都为此寄了不少的粮食还有油以及麦乳精,罐头,奶粉等过来。

杨清的日子过得悠闲,“奶奶,别忙活,去堂屋炕上坐 ,早饭马上就好。”杨清昨天闲着没事,做了不少米粉,今早的早饭就是下米粉吃。

炒好肉浇头,一边锅里的水已经开了,可以把粉下下去。

真不需要顾奶奶帮忙。

“哎,清清啊,你咋会做米粉的?这可是南方才有的。”顾奶奶年轻的时候也是跟着丈夫与部队全国辗转。也去过南方,吃过几个省各自不同的米粉,当然她最喜欢吃的还是湘省某地区的牛肉米粉。

红烧牛肉米粉,麻辣牛肉米粉,牛杂米粉等等,汤粉,炒码粉,干腌粉等等,那是应有尽有,味道顶呱呱。

“以前看过一本老书,上面有这么打米浆怎么用自制的工具做米粉的法子。

我看过以后,就记在了心里。没想到过去好些年了,还能记起来,试着做出来,看来我最近运气不错。”杨清昨儿忙 ,老太太也没有多问。

今儿一听,跟着点头,“有时候是这样的,以前记的的一些事有时候就突然再记起来。”老太太笑着说道。

外面响起了脚步声,是杨建国去喊了爷奶过来。他已经去了市里上中学,放假休息回来还是与二叔家的老大杨建民一起住在这边。

今天星期天,他昨晚回来直接住在小姑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