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2页)

铺开了纸,我回忆起梦里的点点滴滴,把要点记下来。梦境有些杂乱无章,虽然有电视纪录片作为主线,但是还掺杂了我读过的一些书上的知识。这个时候,我特别感激,前世里养成的一年必须读满二百本书的习惯,养了三十几年,知识量还算充沛。

“你看,如果我们在下面埋引入海水的管子,这样我们的盐田就可以不在外面的滩涂上,可以跟海塘隔开,这样就不会受潮汐的影响……”

“对的,用稻草编织成席子,通过稻草席过滤掉泥沙。盐泥么,用海水浸泡,就得到饱和盐水……”

“上面盖上,竹席,利用斜坡,就能挡住大部分的雨,暴雨刚好顺带冲洗一下盐田……”我们俩反复探讨,总算出来了一版解决先前疑虑的草案。

天已经露出了鱼肚白,鸡已经打了几次鸣,他兴奋地恨不得立马冲到海边现场勘查,我却是脱了衣服,滚进了被子里,补觉觉了。

这些天他都忙于盐田的事情,让海陵县当前的知县很是不满,为什么他不去进行交接。上门来催了几次,今天再次过来催的时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是不是我们其实是被逼的,这里的事情不好接吧?要是不想接,趁早打辞职报告,圆润地滚回京城去,当侯府的少爷,以后别不懂装懂,对地方上的治理瞎逼逼。

常远不在家,我作为他的娘子,对于眼前这位师爷的问话表示无奈,问他:“先生出身那里?是贵县的钱粮还是刑名师爷?”

他一脸嫌弃地道:“某出身绍兴。”

“哦,绍兴的师爷极其有名,对于刑律颇有研究。”我点了点头跟他聊起了这个家常,这叫做寻找共同兴趣点。

“夫人,还对这方面有所了解?”

“外子突然外放,也没个准备。昨日还在说起,师爷都没有,以后县衙的事务处理起来颇为麻烦。师爷太重要,他也不敢贸然找,正打算写信托人回京城,相熟的朋友家里若是有幕僚,让他们介绍一两个过来。不过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恐怕也是山遥路远,鞭长莫及之事。今日先生过来,不知道您那里,是否有老乡愿意来我家做师爷的?”我一脸愁容地与他说着担忧,这本是交浅言深的话,但是我一个女人口里,他应该也不会留意。

果然,他沉吟了一下对我说:“夫人所虑甚是,在下所学确实为刑名。师兄弟们也具是做师爷的。倒是可以为大人介绍一两个,只是海陵县虽然离江南不远,但却是个穷地方恐怕别人待不住。”

“这样啊!不知道一般师爷月银是多少?穷地方是不是该多些,我也不清楚,先生能否赐教。”我问他。

“这月银不好说了,全凭主家给了!有多有少。”

“多的大约是多少,少的又是多少,我心里也好有个大概,总是要给个中等偏上的待遇,才能留住人不是?”我一副单纯,不谙世事的萌样儿。

这位师爷摸着他的山羊胡子道:“少的三五两,多的纹银二三十两也是有的。”

“哦,也不算高么!”我很老实地感慨,看着他抖了抖胡子。

这个时候寄松从外面进来,我问他:“你家爷什么时候回来?人师爷等着呢!”

“爷在买房子呢,这里的房子好生便宜,百两纹银居然能买下一个大院子,只等主家腾清了,咱们就能搬过去了。也不必住的这般局促了。”寄松跟我说道。他的这些话,几乎让我以为咱们俩是对过台词的。

那师爷听得好生仔细,他问我:“夫人不住县衙?”

我皱着眉头跟他说道:“上次去拜访你家夫人,县衙那地方,破破烂烂的,风吹了都像是要倒了。我还好说,咱们爷出身侯府,那里住的惯那种地方,所以这些日子都在找房子。”

“哦!原来是这样!”

“可不就是,再说了,函文上咱们爷接任的时间不是过了年吗?也不急。麻烦先生去回你家大人,过了年,外子自会去与他交接。”

“如此,在下就去回禀我家大人!”他说完转身,我在他身后道:“您别忘了,帮我们留意推介一下师爷,最好刑名和钱粮各一个,咱们也给不多,大约十两月银。”我看见他脚步滞了一滞。

一品大员的一年的俸禄是一百八十俩,米一百八十斛。十两一个月,这对于一个师爷,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行情我还是了解的,这个墙角我要挖一下,毕竟有一个在这里待了快三年的人给引路,肯定要好过,慢慢摸索。跳槽吧!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