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婚(第5/6页)

一行人说笑着往门里去,弥生走了几步,总觉得背后毛毛的。回头一看,原来正赶上夫子散朝回来。也不走近,远远站在巷堂里,拉着脸,眉目生冷。

横竖她如今是泰然的,倒不需要刻意和夫主显得亲密,他们牵着手,就足以表示她过得很好了吧!这样的讥讽对他来说够不够?她乐意好好跟二王过日子,他们夫妻敦睦,他是不是倍感失望?她瞥了他一眼,用轻蔑的眼神。忽然觉得解气,他老谋深算,她偏要反其道而行。淡淡的不是最伤人吗?淡淡的,对他正合适。

二王没有察觉,小心翼翼搀着娇妻进门去了。他站在坊墙下,五月的天竟然会觉得遍体生寒。其实没什么,她不过是依赖珩,他们不过牵了牵手。都是做给外人看的,没有实质的进展。就像要好的朋友,友谊再深厚,终究差了一截子。可是……他仍旧无法释怀。他们昨夜同床共枕了,珩对她动手动脚了。提起这些来他就恨之入骨,狠狠捏着扇骨,那道道薄片压进肉里去,越痛越明晰。

果然女子负心起来更加决绝,有过肌肤之亲也算不得什么了。他觉得无力,现在能够操控朝局又怎么样,在她眼里还是可鄙可弃的。他泄愤式地拂了拂袖,好得很,转头就能把往日恩情都抛却。不提醒她,她忘了自己身上的烙印是谁打上去的了。

新婚夫妇进门见礼,在蒲团上长跪,叩谢爷娘养育之恩。

谢大妇留了心观察,二王脸上没有任何不熨帖,想来并未发现什么。如此便好,至少弥生少受些罪。她和谢尚书上前,一人搀一个扶了起来,对二王笑道:“弥生年纪小,脾气又冲,若是日后有不周到的地方,请殿下多多包涵。我们远在阳夏,委实照应不到,殿下是仁人君子,好歹当她孩子一样看待。万一有意见相左的地方,也请殿下看咱们的脸子,莫同她计较。”

慕容珩慌忙摆手,谦卑揖下去道:“大人言重了,弥生入了我广宁王府,家下一切都由她做主,我绝没有半个不字。弥生性善,我对她既敬且爱,怎么能有不和睦的地方呢!请二位大人放心,我必定同她举案齐眉,不敢有半点违逆。”

这番话叫人惊讶,莫说他的贵胄出身,就是民间的普通男子陪新妇回门,也没有把自己位置摆得这样低的。女家亲朋听了自然满意。大邺儿郎惧内是通病,只不过外头都爱装样,甚是做作矫情。像他这样直来直去的反而痛快,不避讳那些虚妄,可见弥生嫁得有多得意。

大礼一过,几个婶子围上来说话,无非是叫她留意,道生、昙生、莲生都没有许人家,若是有合适的,好歹别错过了。弥生正打着太极,眼角扫见慕容琤进门来,白衣广袖,笑得夷然得体。他边给二王打躬边道:“阁老在外埠待得太久了,二兄寻个时候把人调回京畿,也好便于往来。”一头说,一头笑吟吟地看着弥生,“如今辈分乱了,我该称你什么?”

一旁的谢大妇心里急跳起来,唯恐有个闪失戳破了那层窗户纸,叫人看出端倪来了可怎么好!弥生倔强半点不肯妥协,九王这模样也不像轻易能撒手的。这么纠缠下去怎么得了?别到最后闹个鱼死网破,毁了大家的前程。

弥生对他欠身行礼,“夫子的师恩没齿难忘,只是现在入了慕容氏大门,场面上当以叔嫂论。平常若还有机缘再见,弥生仍旧称师尊一声夫子。”

叔嫂,师徒,这些都不是他要的。他心里疼痛难挨,面上还得装得从容。还没来得及应她的话,她却转过身去和二王拉家常了。只听她声调娇糯,含笑道:“百年那孩子我喜欢,眼下还和他母亲住在一起吗?我看另派个离我近些的院子吧,下了学我也好监督课业。”

她连做别人的现成母亲也很乐意,二王和她不紧不慢地聊着,挨得近,琴瑟和鸣,很是调和。他心往下沉,看堂内众人都是喜形于色的,只有他觉得这一切刺眼。他再待不下去,提着袍角迈出门槛,原本想回静观斋,一抬眼,正看见姗姗而来的十一王妃。

佛生给他纳福,“见过九兄。”

他点了点头,“你一个人来的?”

佛生道是,“宫里派了个圣手来给殿下推拿,我在府里也是闲着,想起来今天弥生回门,便过来凑个热闹。”

他蹙眉打量她,眼神锐利得要撕拉开人的皮肉似的。佛生见他那神情,心里没来由地一跳,待要探个究竟,他却扯着嘴角笑了,“十一王的腿疾当真是麻烦得很,害得你四国楼里点了菜都顾不上吃,难为你了。”

佛生听他这话,脑子里轰然炸了雷。那次明明都部署好了的,谁知最后莫名其妙就叫弥生逃脱了。原本过去的事,平息下来相安无事,谁知水被他一搅又浑了。他提起四国楼,知道她点了菜没来得及吃,就这么简单?还知道些别的什么?她如临大敌,那桩事抖出来定会坏了姊妹情谊,他日二王登了基,弥生心里记恨起了她,她能落到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