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相煎(第6/6页)

他又是长长一声哦,“女郎上过学吗?最近读什么书?”

他问的基本都是习惯性问题,和一个陌生的、并不使他感兴趣的女子能有什么可聊的?他感到语言匮乏,除了太学那一套,再也没有别的手段了。

皇后旁听之余大皱其眉,明明平时口若悬河,到了要紧时候就掉链子。好在皇帝的儿子不愁娶,他就是个哑子,世家女郎也上赶着要嫁。

王宓倒不似皇后忧心的那样,脸上笑意更盛。在她看来乐陵王简直没有一样不称人意,翩翩君子,名气大,品行也叫人敬重。她进京候选之初,府里叔伯就提起过九王,诸多溢美之词难述其万一。她是深闺里的姑娘,见的男子也有限。族里亲眷和兄弟们没有特别出挑的,也想象不出究竟男人可以长得多齐全。现在见到他,让她觉得过去十八年几乎就是坐在井底里,如今进了邺城,才是真正从井口爬出来了。

缘分到了,又是这样的良缘,她心里告诫自己要自矜,可是那份快乐早就攀上了眉梢。越是满意越要懂得收敛,便一板一眼地答:“家君尤其注重门第风骨,府里请了西席,有私办的宗学。妾四岁开蒙,四书五经都读过。平常爱看些杂学游记,农商稼织也略有涉猎。”

皇后看他俩你问我答的,有心要凑得他们朝夕相对,如果能日久生情自然更好,便嘱咐慕容琤道:“现在太学也开设了女学,回头你安排宓儿和令仪她们一道去。太学博士学识好,王氏虽有宗学,总还有疏漏的地方。宓儿进学只当打发时间,或者能取长补短,也好更进益些。”

两人一齐俯首道是,然而心里所想不知差了几重天。慕容琤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脾气,自管自端坐着,不吃茶也不干别的,脸上除了空旷还是空旷。王宓见他这样更克己,望族千金不作兴小家子气,因此也尽量端肃。两个人面对面,没话说的时候俨然是两个门神。满满的重压之气,让人感到沉默其实也很吃力。

皇后原本想把话挑明,现在突然没了兴致。也罢,看好了人就算给过他时间准备了,再隔几天讨圣人的旨意指婚,大大操办上一场,她的心事便了了。

她哀哀地叹,先头还有六郎的婚事要她忧心,谁知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保住了命已经万幸,哪里还有什么将来可言。眼下除了叱奴就是石兰,这里的纠葛千丝万缕,更叫她费思量。她扶了扶额,暂且这样吧!哪天当真闹得不成话了,索性各下一道手谕,万事皆休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