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夏的“病”(第2/3页)

每个神经细胞就像一台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功能各不相同。

有的相互之间只有2到4纳米,可以直接通过电突触来进行电信号传递,就像两台设备直连,速度很快。

而有的之间相隔20到40纳米,就需要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

就像U盘、移动硬盘一样,神经递质的多少,就是移动存储器的容量大小,容量越大,能传递的文件越多。

当装满了文件的U盘(神经递质)插到目标设备上的USB接口(受体)后,目标设备就开始解读上面的文件,开始按着系统预设软件进行工作,可能会同时给其他网络上的电子设备传递信息,让它们也开始干活。

很多精神或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在内,都和神经递质的生成和传递有关。

或者是U盘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或者是USB接口太少、读取又问题,又或者是电子设备本身有故障。

但老夏的情况却与这些都不同,很可能是老夏大脑神经网络中的许多“电子设备”,上面的系统、应用软件和普通人不一样,同样的信息文件,录入后运转的却是不同的结果。

于是老夏拥有极高的智商,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反应速度、平衡感,代价却是对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有障碍。

用句简单的话说就是:老夏的脑回路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那位李医生观察了小老夏半个月,征得老夏父母同意后,开始用她的方法来“治疗”老夏。

她的方法很激进也很简单,就是饿着老夏,直到她感知到本能的恐惧后,以此为切入点,对她其他的行为进行影响,让她明白其他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做哪些事情的时候,其他人会是什么感受。

李医生看得很准,对当时的小老夏而言,饥饿感、食欲确实是她能够切入其他感知的最佳接口。

看到这里,向坤终于明白第一次感知到老夏梦境时那密闭的房间是怎么回事了,知道为什么老夏会在梦境里那么一副“饿死鬼投胎”般的吃东西方式了。

她确实被饿过,而且是在很小的时候,被饿得很惨,饿得奄奄一息。

但这个方法,也确实让她明白了很多信息。

李医生用这个方法的前提之一,便是小老夏展现出来的超高智商,虽然还很小,但很多事情的沟通已经没有障碍。

李医生用饥饿让她知道了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是什么样的感受后,一点一点帮她认识自己的不同,让她意识到要怎么样融入社会、融入其他人。

后来在李医生的帮助下,老夏没有耽误上学,从小学开始,她看起来就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了。

除了不太爱说话,总是瞪着大眼睛看别人,表情有些木外,没有展露出什么异常。

她开始学习和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表情,并且尝试将外在的表现和他们的真实意图联系在一起,帮助自己理解别人的情绪。

向坤也知道了老夏为什么要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为什么要特意调到刺桐三院来。

前者自然是为了“治疗”自己,或者说让自己能够适应正常生活,后者则是因为她知道有刺桐三院有几个病例,有一些表现和她小时候相似。她想看看,是否能找到和她一样的病例,然后寻找获得、感知正常情绪的方法。

不过这段时间,她已经确认,这边的几个病例,与她的情况并不相同。

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老夏自己病历的内容,而是她自己标注上去的,甚至包括那几个病例的基本症状都写了。

很显然,老夏是专门为了让他明白自己的情况,专门制作的这个文件。

看完了PDF文件,把平板电脑放回包里,向坤又翻看了一下那本软皮本,里面有一部分纸页明显时间久远,连材质都和后面的不一样,明显是从其他本子上拆下重新装订。

前面的部分写着的,是老夏总结的行为模式准则。

看那字迹的变化、墨迹的褪色程度,可以推测她应该是从很早前就开始进行这些总结了,说不定是初中,甚至更早。

行为模式准则的第一条是:

“保持笑容。”

但第二条就是:“笑容需要根据每个人五官细节进行调整,才会自然。”

第三条还是和笑容有关:“不同的笑容需要分场景应用。”

看起来,都是实际应用之后,根据效果做的补充。

向坤立刻想起了在铜石镇动车站接老夏的时候,她对那搭讪的大学生露出的怪异笑容,直接把人给吓到的场景。

他不由得在心里,给之前PDF文件上看到的照片里那个小老夏配上这个笑容,顿时觉得极有喜感,忍不住咧嘴无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