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2/3页)

宁忠景捧着诏书在朝堂上大声念着,他的神情肃穆而庄重,只是双手却微微有些发抖,似乎拿着的不是一封诏书,而是一张宣战书。

其实他想的也没有错,因为这封诏书的内容,就是在对天下儒学宣战!

奉天殿里的大臣们静静地听着,当他们听到科举改成一年一次,当下便有人有疑义,只是见朝廷大佬们都还没说话,当下也就忍耐不言,静等着首辅将后面的内容继续说完。

“此番科举改革,将会跟吏治改革结合在一起……”

当宁忠景念到这一句时,许多人便感觉有些不妙,他们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被宁渝冷峻而严厉的目光给吓了回去。

“从革新元年开始,所有人均可参与我大楚科考,凡是通过者可获得秀才学位,该学位可由各省教育院认定通过,能够在本地担任不入流品级的官员,负责原先的吏员所负责之公务,地方职位需任满五年,官声良好且考评优先者,方可参与举人考试。”

“凡是通过秀才学位,并且担任五年官职者,且官声良好且考评优先者,参与举人考试通过者,可以担任县令及以上等地方官职,或不超过五品官职的省府官职。”

听到这里的时候,朝堂已经是一片哗然,大臣们虽然已经任职高官,可是对于这种改革却是存在潜在的抵触心理,这基本上意味着过去那种考上进士,入翰林院十年苦熬,然后出来便是从三品以上的督抚侍郎模式,彻底宣告破产。

“肃静!朝堂之上,岂能由尔等放肆!”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绂沉声喝道,他冰冷的眸子扫视了一眼那些鼓噪的大臣们,当下便让那些大臣们噤若寒蝉,李绂原本就是跟着宁渝打天下的老臣,再加上任职独立的都察院,负责整个大楚官僚的监察,甚至比起次辅的威慑力还要大一些。

宁忠景也没有理那些官员们,而是继续念道:“在省府担任佐贰官三年以上者,且具备至少两年的地方主政官员经验者,方可参加进士考试;若是在地方担任五年以上知县者,也可参与进士考试。考中进士者方可担任中央各部衙主政官员以及地方主政官职。”

“当然了,这些都是日后慢慢调配完成,不会一下子就进行改制,诸位现在的位子还是稳妥的……”宁渝慢悠悠说道,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但是,日后内阁、行政院、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等系统内官员,都必须要有地方主政经验,若是只是考考试,以后可就做不了大官了。”

宁渝的意思很清楚,以后的大楚自上而下,都需要一步步爬,哪怕你是考试的天才,哪怕以原来的实力能够考中状元甚至是探花,到日后也只能跟其他人一样,从秀才为官开始做起,只有地方上的主政经验足够丰富,才能参与下一轮的考试,这等同于将科举制度变成了选拔官员的考核方式。

宁忠景可继续道:“此番科举改革,不光是改革选官用官之法,还会改革科举的考试内容。为了适应地方上的行政需求,原先的儒家精义虽然还会考,但是会加入算学、农学、工学、商学、法学等内容……秀才一级考试会全部涉猎,举人考试会分为各科考试,根据考试内容和成绩来分配官职。”

在这个改革模式当中,秀才一级的考试内容难度并不高,因此考核的面会比较广,为官者应该对算学、农学、工学、商学、法学等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去担任与百姓打交道的官员。

而到了举人考试阶段,就不会再涉及全方位的考试,而是根据个人的能力选考科目,比如选考算学者,将来可以分配到各省府的财政厅局,比如选考农学者,可分配到各省府的农业厅局当中去……以此类推。当然,虽然到时候考试的内容少了,但是难度也会适当加大。

宁渝的想法很简单,传统的科举考试确实是一种良好的人才选拔模式,这个模式是没问题的,但是考核的内容是有问题,因此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改内容不改模式,该考试还是得考试。

“未来的科举考试将会由教育部与组织部共同负责完成,负责考核的内容,当然还需要设立科举都察院,专门来负责考察官员的相关政绩,以此综合判定成绩。”

最后一颗钉子被彻底敲下,此时的大臣们更庆幸的是一点事,那就是他们都是从龙一代的臣子,已经跳过了这些步骤,可是后面的继位者们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将会真正从扎根基层开始做起,否则根本没有升到高位的一天。

当然对于宁渝而言,这也是他给这些从龙老臣的甜头,毕竟他们都是从血火里摸爬滚打起来的,如今享受了这份优待,也不算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