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

守备二师的老底子其实是有的,相对于后面组织的守备四师、守备五师和守备六师来说,战斗力确实要强上不止一筹,若是这一仗给到钱英他们去打,还真有些顶不住,至少想坚守这么长时间是不可能的。

董玉林作为守备二师的三团团长,自然也不是简单人物,原本是寺庙里的和尚,一身的精湛武艺,只是苦于无处施展。后来在庙里吃不饱饭,便自己还了俗下了山,后来在长沙从了军,也算是复汉军比较早的一批将士。

在之后的历次大战当中,董玉林也积功升到了主力师的副团长,只是他个性粗犷蛮横,因此也没少的罪过人,后来辗转之下来到了守备二师,做了一个实力偏差的团长,也没有受到宇治景太多的重视。

只是如今却也算是时来运转,守备二师肩负守卫练潭镇重任,他董玉林也有机会大展身手,因此眼见得清军大举进攻,董玉林也没有丝毫的惧意,反而主动带着人跳出了战壕,与清军厮杀在了一起。

鄂海却有些难受,他原本还打算跟复汉军远远地先放几轮枪,接着再白刃相斗——毕竟清军眼下对于白刃格斗是比较怕的,反倒是放枪倒没那么害怕。

不过眼下却是不成了,鄂海也硬着头皮带着人以刀枪相搏,毕竟眼下康熙皇帝就在后面看着,不管怎么说都只有血拼一战,若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退却,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康熙砍掉脑袋,以儆效尤。

数千人在这处不大的战场上,展开了血腥的拼杀,双方的火炮也都没闲着,轰击着彼此的后方阵地,以期能够阻隔阵地,给前线的士卒更多的优势空间。

只是在这种肉搏战当中,大部分清军都很难取得优势,毕竟复汉军的许多军官都配备了手铳,真打起来还是比较占据优势的,因此在众人的拼杀当中,不时有几声枪响,便有清军倒在了地上,奄奄一息。

由于这一战是八旗兵作为主力,因此尽管场面上打得不好看,可是众人也都硬撑着,没有像绿营一般掉头就跑,在后来清廷的档案当中,对于这一战的许多死去的八旗勇士都进行了记载,当然这个结果也都稍稍微微夸大了一些:

“明礼,满洲镶黄旗。康熙五十四年武进士状元,授一等侍卫衔。康熙五十六年擢升八旗前锋营副统领,于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十七与练潭镇与楚逆相搏,率众猛攻之,再三不克,遂亲冒枪炮率众死战不休,亲斩贼众百余人。后鏖战良久,力尽而亡,曾高呼‘恨不能亲斩贼首乎’!”

“多尔木,蒙古镶蓝旗,康熙四十八年武进士,后授三等侍卫。康熙五十八年擢升八旗护卫营护军校,于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十七与练潭镇与楚逆相搏。贼军势众,火器甚利,多尔木身创十几处,斩贼众七十六人,面南大骂而亡……”

无论这些记载里有多少水分,可是也不能掩盖康熙此时的满意之色,纵然是当年的八旗劲旅,也不过如此了。虽然场面上打得比较惨,可好歹也打出了八旗的风骨和胆色!

“哼,这大清江山还得指着咱八旗勇士,若是汉人有八旗勇士一半的勇武,这楚逆如何有出头之日?”

只是营帐中的诸人听到这话,却多少有些微妙,那些满臣和蒙古大臣自然是脸上带着得意之色,可是汉臣却有些微妙,众人心知这康熙皇帝对汉人的容忍程度是越来越低了,可是这一番明显是迁怒啊。

汉人若真的不行,那战场上连战连胜的复汉军就不是汉人了?

康熙却是越说越起劲,也不知是年纪大了,还是怒火攻心,竟然直接开口骂道:“现如今楚逆得势之快,不亚于三藩,这当中的缘由,未曾没有汉人的功劳。当初的岳凌峰、许明远,再加上如今的钱英还有那些投降的绿营兵,心中何曾记得半点大清的恩德?”

眼看着这话是越来越离谱,张廷玉心知自己还得出来说几句,替康熙挽回一下人心,否则真要是汉臣们都不干了,大家伙一起撂挑子,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所谓的八旗勇士。

“皇上,奴才斗胆直言,当下绝大部分的汉臣对皇上对大清都是忠心耿耿,与那等奸猾之辈是不一样的。”

说话三分,点到为止。康熙此时也醒悟了过来,心里明白在这个关键时候,还真的不能乱了人心,便又和缓道:“如今大清局势艰险,正需要诸位和衷共济,等到将来平灭楚逆,诸位都是大功一件。”

将这个话题截住后,康熙又开始滔滔不绝,将话题重新拉回到当前的战场局势上来。

“眼下打得还是不错的,想来最多再有三天,大军就能占据练潭镇,到时候一举攻往安庆城,截断复汉军的后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