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相争

在名为篁园的刘府书房里, 明显已经有了两分老相的吏部尚书刘肃端坐在书案之后, 摸着颌下胡须问道:“先生今日观这彰德崔氏长房长孙的气度如何?”

立于八扇紫檀嵌黄杨木屏风前的史先生微微一笑, “尚有几分聪明和眼色,不过要是执掌家主之位,这位崔文璟就差些火候。前日他初至时,我观他神色谦和骨子里却倨傲不已。听说他的父亲崔翰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偌大岁数还只能在府中处置些庶务。彰德崔氏若常此下去,这一脉堪忧!“

刘肃微皱眉头道:“难不成这崔家的精华全都集中在女人身上去了不成, 那位当家主母方夫人手段颇为了得。这小崔氏嫁到我们家后能屈能伸,看起来还是有几分作为的样子。这几年我刻意没有出手干涉泰安的仕途, 如今他能混到礼部从四品主事的位置, 还多靠了她在其中斡旋!”

史先生与他多年主宾,自然知道他的隐忧,呵呵低笑道:“少夫人从前虽有些持才傲物目下无尘, 但对大公子倒是真心实意,终究还是为刘府着想的, 东翁大可不必为此事忧虑。这些年来, 您韬光养晦等着秦王殿下长成。现在, 他镇守登州卫近十年, 已经有了赫赫威名, 要不然……”

刘肃眼底却有些晦涩,重重叹了一声苦笑道:“当今这位陛下一手帝王心术玩得是炉火纯青, 元和七年那场事我能全须全尾的保全下来, 已经是祖上积了阴德。你看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吏部尚书, 名为百官之首,离那首辅之位却有万丈之遥。就像乡下磨坊里被蒙了眼布的驴,明知那好处就在前头,却总也够不到!”

听见又是这番老生重谈,史先生心里只能悄然喟叹一声。

不能攀上那位极人臣的顶峰,这位东翁大人心里始终有个过不去的坎。汲汲营营半辈子,所盼依旧是镜中花水中月。可即便明白这个道理又如何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坐了这个位置之后身家性命就由不得自己。夫人而知之,不争力而争心,不争人而争己,全当做火中取栗罢了!

刘府,涟漪阁。

崔文瑄有些郁郁地看着牌匾上的几个字,耳边响起兄长的告诫,“我们彰德崔家是世家门阀不假,可是现今这些朝堂的新贵们日后难保不会出一两个新的门阀。你今日瞧不起他们,焉知日后是他们瞧不起我们?崔家的人在外说话做事,代表的不只是自个,还有背后的百年传承……”

已经是深秋了,京城的风又干又冷,哪里比得上四季如春的彰德。还未出来半月,崔文瑄已经想家了,想念母亲亲手做的扒糕。

每回初秋时节,庄子上的农户都要送来新鲜的荞麦。荞麦性温平和,可以调济胃口振作精神,母亲这时候往往就会放下贵夫人的姿态,特意到大厨房里一展身手。把荞麦磨成细细的面粉,隔水蒸煮而成面饼。食用时先用小刀切成菱形小块,再用芥末、香油、蒜汁、陈醋调拌即可食用,想起来都让人流口水。

还有广和居的桂花蛋,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加适量的水搅匀炒成的。此菜色金黄味香甜,炒制时不粘锅勺,盛时不粘碟筷,吃时不粘牙,故又名“三不粘”。成菜后软香油润浓甜不腻,色泽美观吃口绝嫩,哪里像京城的各式糕点干得噎喉咙。

所以十四岁的崔文瑄实在不能理解姐姐为什么这么多年都呆在这么个糟糕的地界,连头上的天望出去都不如彰德的碧蓝!难道她不想念父母亲人,不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吗?

暖亭里,热气缓缓地从四根粗壮的红铜壁柱里散发出来。虽是秋末,却让人如沐春风丝毫寒意。崔文瑄便有些微妒意,彰德崔家清名在外却算不得豪富,每年冬至时才能燃灶取暖。更何况在院子里费银钱修建这么个四面透风的暖亭,只为主子偶尔兴起时吟诗作画!

紫檀雕了夔凤纹平头画案上,平铺了一副墨迹未干的山水写意,正是这园中的一池残荷并几只伶仃的雀鸟。构图工整雅致清新脱俗,即便挑剔如崔文瑄者,心里也忍不住赞了一声好。

崔文樱因为心中烦闷,一早便来到这亭中作画。不想笔下有如神助,几处平日里觉得晦涩的地方竟然是一挥而就。那残荷的孤直,树上雀鸟的徬徨,无一不跃然纸上。她心中忧愁一扫而空,便放在案上细细鉴赏,得空了还要拿去给老师过过眼。

崔文瑄有些好奇,一问之下才知姐姐两年前便拜在诗画大家蔡夫人的门下,心里便有些五味杂陈。

蔡夫人以一女子之身跻身江南文坛,其自身的修为就不用赘述。听说她年轻时生性高洁孤傲,即将成婚时夫婿意外身死,她便自挽长发守寡至今。她的诗画双绝,世人慨叹千金都难买一尺画。

许是年岁日长为排進寂寞,蔡夫人每隔两年都要收上三两女弟子。此言一出,蔡家的门槛都要挤破。偏偏蔡夫人生性偏执,若她看不上的人,即便双手捧金银在前也一样不假辞色!若入了她的眼,蓬门出身也一样认真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