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只能是变法(第3/4页)

“去学校的BBS下面打广告。”吴若兰十分笃定,“之前《大话西游》刚上映的时候口碑跟票房都一塌糊涂,是电影厂把片子送到北影,就是小燕子上的那个学校北影播放后,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然后好多人在BBS聊天室讨论,它就红了。还有人专门写论文研究它呢。咱们也可以这样,强调纯正的民族服饰。”

陈凤霞就是笑,没有参与她们的讨论,转头去正在筹备的服装厂了。

小型服装厂对选址跟设备的要求不高,有厂房有缝纫机就能开工。

格日乡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第一时间听说大城市来的女老板要办服装厂的事,立刻就把厂房收拾出来了。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只要存心想做事,他们的效率一点儿都不低。

选出的厂房以前是个仓库,专门用来贮存上交粮食的。后来粮站搬迁了,这边当过一段时间的杂物仓,再后来连杂物也少了,慢慢就空置了下来。

这回被选出来当厂房,乡政府主动安排人手休憩房屋,又额外开了窗户好扩大采光,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除此之外,分隔裁剪和缝纫车间,以及安排职工宿舍,都得紧锣密鼓地进行。

乡政府一开始不太想额外找职工宿舍,提议就在乡里和附近村寨找工人就好。到时候大家住在家中,早上过来上班,下班就自己回去。

陈凤霞却坚持,必须得有职工宿舍,因为订单多了的话得加班,走夜路不安全。

其实这是次要因素,真正的原因在于她就是要把那些还没嫁人,暂时还没家庭负累的姑娘聚集到一起。一来她们心灵手巧,学手艺的速度快,二来集中她们,可以方便安排文化知识学习。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想要彻底改变一个地方的人的思想很难。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们就是火种。将来很大概率,她们会在几年后就嫁人生子,这是陈老板无力去改变的事实;可是受过教育,拥有自己思想的母亲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走出一条不同的人生路。

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一个普通的女商人能做的。

她不是官方,她没有能力快捷而强硬地推行政策,让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她做不到辛亥革.命,她只能戊戌变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良,小心翼翼地让她的计划推行下去。

她甚至不敢做出在当地人或者具体点讲是当地男人认为是“冒犯”的举动,因为一旦没有国家机器作为强有力的保证,这些人感觉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受到了损害,就会开始疯狂地反扑。他们甚至可以不在乎回归既往的贫困生活,只要他们还是绝对的权威。

那些不允许妻子进城打工的男人,不就是最现实的例子嘛。他们更需要的是绝对服从自己的奴隶。

想改变这一切,需要时间。

陈凤霞赶到厂房时,闵老师正在指挥工人卸货。他们从省城一家破产清算的服装厂买来了机器设备,现在得赶紧装好了,等工人到岗,原材料运过来,就要开始生产了。

看到陈凤霞过来,闵老师赶紧汇报工作:“今天应该能装完。招聘的通知,供销社传到各个村寨了。工资暂定一个月一百二十块钱,包吃住。老板,面试你要不要过来看看?”

陈凤霞摇头,相当狠心:“就让大雪小雪自己来,后面是工人给她们做衣服。要挑什么样的人,只能是她们说了算。对了,那几个没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的女孩子都找到了吗?把她们也招进来。”

闵老师立刻追问:“结婚了也没关系吗?”

其实这些人在当地看来不是工人的好人选,娇气,不够吃苦耐劳。

“没关系。”陈凤霞认真道,“她们要按照主管的方向培养,要求和一线工人不一样。”

这当教练的也不需要上场亲自打比赛啊。

再说没她们的存在,文化课怎么进行,大雪小雪又要怎么和工人沟通?没上过学的本地女孩可是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

“她们的工资,暂时按照每个月一百五十块开。”

对比就很明显了,天天趴在缝纫机和案板上干活的人只能拿到一百二十,监工的却能发一百五,平白多了三十块呢。要知道,这里的人在地里辛苦一个月都未必能挣到三十块钱。

差别在哪里,差别在物以稀为贵。这里读书识字的女人太少了,所以才如此金贵。

闵老师总感觉哪里怪怪的,但还是点头答应:“行,我暑假结束前,一定把这里安排好。对了,老板,小春她爸妈让我给你捎句谢谢。他们已经收到从深圳寄过来的货了,生意还不错。下一批,他们准备从义乌进。连这次卖出去的钱一并投进去。”

陈凤霞笑道:“他们自己判断,这里的人想要什么,他们要比我清楚。我只收钱,我不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