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

于谦说道:“而今却有一个难题。”

张文心领神会,说道:“大人请讲,如果用得着我张某人,张某百死不辞。”

于谦淡淡的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无他,于谦就是想起西宁李家举家上京。从此就是西宁李家就是北京人士,至于当地的田产自然不会动。甚至还保证对会宁伯加以照顾,等等。

于谦之所以让张文做这个说客。

一来于谦不想将事情闹大,西宁李氏迁居北京之后,虽然还挂着土司的名头,但是只有放一个管家什么的,在这里处置,话语权自然是大大降低了。

李家既然识相,于谦也不想脏了自己的手。

而且通过中间人暗示,尚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但是如果于谦直接开口,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至于打草惊蛇。

就高看李家了。

李家估计能有一两千家丁,再加上控制的西宁卫士卒,能拉起几千人马。决计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于谦带了五千士卒来做什么?而且西宁卫其他各家会怎么做?别的不说,祁家可是巴不得李家与朝廷冲突的。

其次,于谦看中了张文与李家之间的关系。

什么?你说张文与李家没有关系?

那就扯淡了。西宁才多少人口,即便是西宁在册人口加上各土司的人口,顶多十几万,即便是明后期,地方士人说起也不过说西宁三十万人?

区区十几万人,张文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岂能不与李家打交道。

而且于谦也知道,李家的权威要比祁家强多了,如果张文与李家关系非常不好,张文也未必会被李文介绍给于谦。

他们的关系或许不是十分亲密,但是作为中间人,还是可以的。

张文虽然不知道这后面有多大的内情,但是听于谦一说,就知道李家损失大了,且不说田产上的损失,单单说李家从西宁迁走,他们留下来的影响力,也会很快消散一空。

这样一来李家最少失去了对西宁卫的控制,只能靠自己的家丁了。甚至说主人常年不在,一些家仆如何能管理好领地。

时间长了,恐怕下面的人也起了别的心思。李家在京师能够得着吗?

内里外里的损失不可道计。

只是张文偷眼看了一眼于谦,却见于谦笑容不变,但是他却心中一突,暗暗祈祷这一件大事能够平安度过吧。

张文说道:“在下这就去。”

张文匆匆离开指挥使衙门,也不敢回家,知道这一件事情,自然要万分保密,甚至他感觉身后就有人跟踪自己。

他决定这一件事情不完结,他就不回家了。

张文见到了李文,将这事情前因后果给李文一说,李文顿时大怒,说道:“无耻匹夫,我李家一让再让,他以为我家是软柿子吗?”

李文见朝廷对茶马之事动了真格了,再加上北京会宁伯在京军之中,也要边缘化的趋势,毕竟李英虽然不算是靖难勋贵,但是与靖难勋贵联系密切。

所以李咏虽然没有被排挤,但也没有什么大好机会。当然了这也与李咏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实力有关系。

这种情况下,李文判断出来,不能与朝廷硬抗,忍痛断了每年四五万两银子的进项,将这一件事情,全部卖给了于谦。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却不想于谦恩将仇报。

一时间李文又急又气,怒火中烧,但是片刻之后,又颓废的坐了下来。

无他,他已经发现于谦是做了完全的准备,根本不怕李文造反,更不要说大明新败瓦刺,余威震慑天下,李文不觉得他能抗衡朝廷大兵,甚至连城外的五千京营都打不过。

除非他愿意逃到西番,或者青藏去?

但是怎么可能?

李家在大明也算是顶层几百个家庭之一,荣华富贵享有不尽。但是西番,青藏都是一些什么地方?根本就是荒芜蛮荒之地。

即便在哪里称王称霸,又能有什么好处?

而且即便他想反,家中很多人也不会答应的。

无他,看看就知道了,大多数造反都是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真正出身富贵的哪里那么容易造反?

特别是这种完全看不见前途的造反。

谁去做?

即便是李文也不愿意。

于谦的手段是让李家难以接受,但是总体上李家不过是失去了西宁。有会宁伯这个爵位在,谁也不敢小窥了李家。

但是在西宁当老大,怎么都比去京城给人当孙子强多了。

甚至李家在西宁的存在,也是给会宁伯一些支持的,别的不说,一旦西番有事,朝廷自然会想到会宁伯一脉。

而今这些好处都不会有。

至于财货上的损失,李文根本没有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