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

不过,即便朱祁镇而今一声令下,想要在厚得数丈宽的城墙之上,炸出一个缺口而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索性朱祁镇就不下城了,带着大队护卫沿着城墙走过去。

这个时候的北京城,还没有外城。

而城中间就是宫城。

宫城里面排水渠道最为完善,还有三海。所以朱祁镇并不用多担心,真正需要担心的地方,而是周围城墙角落之中。

而在大雨之中,北京城头上,还有一个个士卒值勤。

虽然朱祁镇也知道,如果不是他如此大张旗鼓的上城,城上的情况未必是这样肃穆。

但是即便如此,朱祁镇也看得出来,明军的精气神十足。

守护北京的职责,都分配给了京卫。

也就是皇室最信任的二十七个军卫。

其中除却锦衣卫,还有守护通州的通州卫。其余的都是北京城的戍守部队。

这些军队,都是当初跟着太宗起兵老班底,太宗时候将这些军队编为二十二亲卫,而宣宗皇帝将自己的亲信军队,又编成四卫,再加上锦衣卫,就是二十七卫。

也算是皇室掌控的核心武力之一。

朱祁镇此刻,看着城头宿卫的将士,一身鸳鸯战袄,身上披着斗笠蓑衣,在大雨之中,如同一尊尊雕像一般。

阵势也严整之极。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条线一般。

很多人以为古代军队阵列不行,却不知道,从古代用兵以来,阵列就是步兵的灵魂所在。特别是明军大量使用火器之后。对阵列的要求就更高了。

仅仅从战例上就可以看出来。

不管是沐英的三段击,还是朱棣在忽兰忽失温之战,用火器迎战瓦刺的三万重骑。没有严整的阵列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即便是明末对满人对明军的阵列也有描绘。在萨尔浒之战中,满人也攻不动刘挺的阵势。只能用诈。

而今在整体之上,明军的武力已经开始衰弱了。

这一点,朱祁镇已经有所觉悟。

但是这种衰弱,还没有体现在京军之中。

在皇帝眼皮底下,很多人都不敢乱搞。

此刻朱祁镇所见的,就是一等一的大明精锐,或许比开国精锐,靖难百战余生之辈,差了不少,但是放眼以后大明二百年,恐怕也比不上这一支京军了。

朱祁镇目光扫过去。

却见这些士卒手中,手中所拿的冷兵器虽然不少,但是火铳也不少,只是这样的火铳在朱祁镇看来,更像是一根铁管,后面镶上去一个木制把守。

而这木制把守的设计,也很不合理,根本无法承担火铳的后坐力。

要多简陋就有多简陋。

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放在心中,却也知道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随即他沿着城墙眺望城中。

似乎这一场跟随地震而来的大雨,就好像是天漏了一般,无休无止的下了起来。

所有街道,一瞬间都变成了河流。

大部分百姓都没有在房间之中躲雨。

有的在紧急修缮房屋,毕竟一场地震下来,紫禁城是没有什么大事,但是寻常百姓家,却不是这般。

加固房屋,冒雨铺设瓦片,唯恐倒塌,或者漏雨。

还有不少,都已经从水瓢从院子里面或者屋子里面向外面排水。而街道都成为了河流,向各个城门流去。

很多城门已经关不上城门了。因为排水量太大了。

朱祁镇看着这样的场景,心中不由心酸。

于谦却也没有一直在朱祁镇身边。

因为朱祁镇看到这些情况,于谦也看见了。

只是朱祁镇心中担心,却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但是于谦却不一样,于谦身边也有不少顺天府的衙役。

于谦几乎一刻不停,传令下去。让下面的人怎么处理各种情况,有的房子不行了,就干脆让百姓暂住寺庙。为了排水流畅,清查所有排水沟,派人冒雨清理。

如是等等。

只是于谦虽然有治水大权,但是有些事情,还是他做不了的。

于谦来到朱祁镇身边,说道:“陛下,臣麾下只有衙役帮闲数百。即便五军兵马司,锦衣卫等处帮忙,这样的情况也不够。”

朱祁镇说道:“是要动用京营吗?”

于谦说道:“是。”

朱祁镇说道:“传令成国公掌管,派各部出营,协助清理京师水道。”

于谦立即说道:“臣代京师百姓,谢过陛下。臣这就去大营。”

朱祁镇立即明白,京营之中可是有不少骄兵悍将。于谦自己的身份未必能压得住他们,如果单单传令过去,即便有圣旨,未必能让这些大兵听话。

于谦只能自己过去。

“只是臣有一言,陛下身负天下之重,要保重身体为上。城中情况陛下也都看了,该回去了。”于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