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写奏疏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第2/3页)

为了堵住常雕的嘴,王凌、陈泰、诸葛诞三人稍作踌躇,立刻联名给曹丕上书,表达这次作战的成绩。

于是几天之后,曹丕的案前出现了载入曹魏史册的一封奏疏——

荆州刺史王凌领衔,诸葛诞、陈泰一齐署名,高度赞扬了征南将军、射阳侯常雕在这次作战中的杰出贡献,并向曹丕介绍了这次作战的经过——

英勇的常雕将军在这次南征前就树立了必胜的信念,他在王凌、诸葛诞、陈泰、邓艾的坚决支持下,大声鼓励士卒,引得全军沸腾。

足智多谋的骁将陈泰识破了张飞设下包围圈引魏军南下的圈套,与常雕商议后,常雕认为应该效仿当年张辽击孙权之事主动登峰,与敌合战,发挥魏军的骑兵优势。

这个建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肯定。

于是勇敢的魏军士卒排除万难,浩浩荡荡南下,准备杀敌报国,让蜀贼张飞领教一下中原正兵的厉害。

部队在行军中后队遭到了蜀贼申耽的猛烈进攻,陈泰王凌邓艾临危不惧积极应战,击退申耽。

可作为全军先锋的文钦在这次作战中冒进当先,中了蜀贼邓铜的埋伏,部队损失不小。

诸葛诞积极支援,又正好遇上了贼将张飞率领的主力。

危急时刻,常雕毅然率军出击,在张飞面前高呼自己名号,斥张飞来跟自己单挑,魏军众将也各个奋力搏杀,终于击退张飞,

可为了救援文钦,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脱节,常将军虽然英勇,可终究没有拦住张飞撤退。

张飞见自己的计谋被识破,也只能仓皇退去,魏军收复江北!

奏疏摆在曹丕面前,他这一日看了十几遍,甚至连吃饭时都忍不住拿起来反复阅读,不断地称赞自己没有看错人。

常雕果然厉害,果然厉害!

“巨鹰是朕的壮节侯啊!”

郭贵嫔下意识的想提醒曹丕说壮节侯是个谥号,可话到嘴边还是高情商的停住。

这次作战一改汉军不断进攻,魏军只能被动防守的颓势,还夺回了荆州方向除襄阳以外全部失地,为下一步进攻襄阳打好了基础,不得不说是一场罕见的大胜、全胜。

常雕在这次作战中从一开始就积极肯战,排除一切阻挠,也很有当年张辽在合肥迎战孙权时那感觉。

可郭贵嫔仔细阅读战报,还是发现了其中许多重大的问题。

首先就是战报中绝口不提斩获情况。

张飞的防守被一波捅穿,汉军辛苦构建的江北大营荡然无存,可谓是大败、惨败,就算主力军团死伤不大,按魏军一贯的尿性,也应该疯狂杀良冒功,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奏疏来。

可这次的奏疏居然绝口不提斩获的情况,只说在激战中汉军大溃,魏军当时没有和主力会和不敢深追,所以才给汉军捡回战友尸体的机会。

这特么本来就不现实,写在奏疏上没有被一群人喷炸,也是因为大家看在王凌、陈泰等人的面子上。

其次,如果张飞就这点水平,凭什么在当阳吓住武皇帝麾下这么多名将。

此人据说外表粗犷暴戾,心思却颇为缜密——这次魏军南下,张飞居然完全没有防守邓县的意思,后来所谓的包抄部队也没有进行猛烈进攻,这本身就有违兵法常识(毕竟郭贵嫔没听说过白健生这个每次扎口袋都被捅穿的天才)。

常雕仅凭自己的名号就能吓得张飞放弃江北直接跑路……

这也太玄幻了。

种种迹象都表明,张飞应该是主动放弃江北防线——甚至早在魏军南下之前就开始搬家。

在撤退时他甚至有时间把江北的所有人口和物资一起搬走,而后来魏军遇上的也只是张飞的殿后部队。

张飞兵少,跟常雕激战之后担心魏军主力都上来,而且己方的主力已经成功上船,所以他才直接溜走。

不过……

郭贵嫔没有把自己发现说出去。

这封奏疏是公开上奏,曹丕也公开展示,满朝文武都已经看到。

大家都很高情商地表示“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常雕、张辽其次焉”——不仅夸赞常雕,还顺带夸赞了一下常雕的好大哥曹仁,大家一团和气。

不管张飞是出于什么目的撤退,跑了就是跑了,魏军在没有多大损伤的情况下夺回江北,重新构筑防线,这是一件很振奋士气的事情。

跟王凌等人热情洋溢的奏疏相比,一起送来的常雕奏疏就显得有些心灰意冷。

常雕只说部队进驻樊城,张飞退走,他在奏疏上还很无奈地表示是自己用兵不当,所以才给了张飞逃跑的机会,这一战斩获也不大,实在是愧对天子的信任。

他请天子贬斥自己,这个征南将军还是谁愿做谁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