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赌注(第2/4页)

“既然是单一的模型,这个位置就不需要有两条输入了,改成单一条的输入不会影响到模型结果,另外,还有这一部分……”

顾邵指着模型,简短地做了一番评价说明。

虽然只有三两句,不过倒是把顾惜他们现在存在的问题都提出来了。

并且在经过顾邵一番‘这个不要’、‘那个拿掉’之后,顾惜他们的整个模型成功‘瘦身’,简单了不止一点半点。

简单讲解一遍之后,顾邵便不再多加干预,将剩下的事留给了顾惜三人自行完成。

——

一个周末的时间,顾惜他们的项目模型便已经初步完成了。

虽然目前他们的实验样本只有甜味和咸味,不过机器已经可以成功辨别出甜味试剂和咸味试剂,并且从初端采集信息传递至终端,再在终端释放出相应的味觉样本。

顾惜将模型运行的全过程拍了视频放在U盘里,周一的时候,同他们组的课题文本一块提交了上去。

收到顾惜交过来的材料,班主任有些惊讶:“你们这么快就完成了吗?”

这一份材料她没看,不过顾惜之前提交给学校的初步设计思路她看过,一边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很神奇,另一边又在担心这个东西实施起来的复杂程度,就他们班这三个孩子能不能完成?

没想到,顾惜他们居然这么快就弄出来了。

不过想想顾惜爸爸,班主任瞬间又淡定了。

“我马上帮你们把这个提交上去。”班主任说道。

参赛项目提交的最终时间是三天后,不过现在评审组的人缘其实已经开始对课题进行初步筛查判分了,虽然筛选没有名额限制,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早一些提交课题会更容易受重视拿高分,到了最后,评审组的人看多了,审核疲劳,在判分上也会变得严格起来。

——

班主任行动麻利地将顾惜他们的课题通过学校提交到了‘青创赛’的大赛组。

小半天之后,这份课题材料便出现在了评审组的面前。

在此之前,已经有三十几组的课题叫了上来。

其中环保标识设计、省力手提袋、环保水杯、公交稳定拉环之类的设计很多,虽然放在中学生的设计水平上来看,这些设计的思路和创意都不错,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些太单薄了。

这时突然看到顾惜他们的课题,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诶,这个‘气味和味道远程传播’的课题思路很有意思啊!”一名评审员拿到顾惜他们的课题,目光微亮地说道,又赶紧叫了旁边的女老师一声:“于老师你过来看看,这个课题,我觉得很不错。”

“是吗,我看看。”那位于老师也凑了过来,拿过课题材料仔细看了一遍。

“气味和味道的远程传播,这个想法确实很好,”顿了顿,于老师又笑着感慨了一句:“我之前也想过味道是否可以远程传播,不过当时就是一个念头,后来觉得太难了,根本无法实现就没有深入再想了,没想到啊……”

没想到居然被几个学生想出来了,而且似乎还找到了一种传播的合理方式!

于老师有些激动地继续往后翻。

【应用前景:可用于网络直播行业,未来广告创新,线上感官体验,AR技术创新领域等等……】

看到这一块应用概述,于老师笑了笑,看向旁边的同事,说道:“这样一看,这份项目的前景十分广阔了,重点是很有市场价值,附和现在和远期的发展需要。”

顿了顿,于老师又道:“而且我觉得真正的应用领域可能还不止这些。”

看到再看后,于老师惊讶的发现,这一组的课题不仅仅只有一个创新概念,甚至已经有了相对很完整的思路、理念和设计模型。

“这一块我就不是很专业了,陈老师你来帮忙看看这一组课题设计的怎么样吧。”

于老师又叫来了其余几位评审。

被叫到的陈老师仔细将课题翻看了一边,脸上的神情变化,从淡定到惊叹,简直和于老师如出一辙。

“整体思路很完整,立意可以,逻辑也没毛病……”看过一遍之后,陈老师表示:“我觉得这个课题是有可行性的。”

最重要的是,相比起目前提交上来的课题,这个课题绝对是技术含量最高,也是考虑得最完整最深入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高中的……”陈老师嘀咕道。

为了保证大赛的公正性,课题到他们的初步审查组之后是做了加密处理的,他们没办法知道课题作者的信息。

“陈老师,你觉得这个课题有戏?”听出了陈老师话里的意思,于老师目光一亮追问道。

“以我参加这么多届青创赛评审的经验来看,这个课题绝对算是比较好的那一批了。”陈老师点点头,又道:“我是挺看好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