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5/6页)

不管是真是假,但孟茯一下从李尚这里得了不少信息,将心中的很多谜团都给打通了。

她与李尚在这殿中说话,却不知这宫里何时已经填满了宫女嬷嬷,显然李尚是真打算将她安顿在此处了?

果不其然,李尚朝殿外看去,只见随着这些宫人的到来,这清冷的玉簪宫里多了几分烟火气息,不由得露出些许笑容来,“往后,你便安心住在这里,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只管来找朕。”

正说着,大总管忽然匆匆进来,在李尚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尚表情忽然一变,转而朝孟茯道:“你先休息,晚些朕过来陪你吃晚膳。”

说罢便匆匆走了。

孟茯这才示意玲珑将殿门关掉,“你信几分?”

“我觉得可能是真的。”玲珑心说虽然自己不聪明,可是也没那么傻,只朝孟茯说道:“他骗你做什么?你身边如今能人异士那样多,真骗了你,难道还查不出来,而且你也知道蒙家军当时是何等厉害,简直就不像是常人军队,所以蒙家军的将士们中了此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是她觉得吧,这个皇帝做得好生窝囊。

但因为孟茯的亲爹,她也不好直接说出口。

孟茯其实也信个五六分,因为跟孟韶玥所提,是一致的。

只是孟韶玥还没查到证据,所以一直不敢定论罢了。

又朝这殿中扫视了一眼,“说来也奇怪,我竟然觉得这里很熟悉。”

玲珑还未回话,外头便有宫人禀话,“沈三夫人,令妃娘娘和常妃娘娘打发人来瞧您了。”

孟茯有些意外,这也来得太快了吧?想都没想便直接拒绝道:“回了她们,我休息了。”

自己一路车马劳顿,这会儿正当休息的时间,她们好意思来打扰?

而令妃等人在听说孟茯被李尚带到玉簪宫的时候,就意识到李尚对孟茯显然不是王美人那样了。

虽然她们也有些震惊李尚如此不符合规矩的举动,竟然将孟茯安排在玉簪宫。孟茯不管如何,她到底是沈夜澜的妻子,是南州望门沈家的儿媳,陛下此举难道就不怕沈家么?

但细想起来,李尚自来对于女人这一项,就没有讲过任何分寸。

在他眼里没有美丑可言,只要像那玉簪几分?

像得越多,便是能得到越多的宠爱。

而因听了大总管耳语几句,便匆匆从玉簪宫出来的李尚,此刻正在御书房中。

手里拿着一本迷信,正是从辽国那边送来的。他将上面的内容来来回回看了几遍,仍旧觉得难以置信,“此消息可是当真?”

原来那信中所提,正是大辽如今的内乱,好几个部落先后与萧家起了矛盾,最要命的是那萧太后最宠爱的胞弟的头颅,居然出现在白水部落。

众所皆知白水部落行事是什么作风,眼里也从来没有将萧家放在眼里,早几年前,就与萧家多次起了摩擦。

不过还不足以引起萧太后的重视。

但这一次,他失踪许久的胞弟,头颅却被人发现在白水部落。

偏在这个时候,自己那个快要已经被遗忘的女儿李蓉,她所嫁的忽云王居然反了,并且还有不少支持者。

但迷信中所写,却不单单是此事罢了。

还有沈夜澜夫妻俩早就与这李馥暗中有不少书信来往。

这萧太后胞弟的头颅,还是沈夜澜送给李馥的。也不知他们是如何又将这头颅放到白水部落里。

然后才成了这辽国内乱的最主要的导火线。

“这样难道有什么不好么?如今我大齐在九龙海沟正与金国人交战,最是担心的便是玖皁城那边的辽人按捺不住,趁机偷袭。”所以如今他们辽国内乱,玖皁城那边的老百姓们就安全了。

所以李尚不懂,这些大臣们为何愁眉苦脸的。

“陛下!”刑部尚书不知道皇上是不是糊涂了,只急急道:“陛下,这沈夜澜虽是擅运筹帷幄,眼下对咱们大齐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可是依照这密信中所言,他早就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决定,甚至早早在辽国如此部署。”

不过他现在最是担心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听闻陛下将那沈夜澜的妻子留在了宫中,此女子只怕也非同寻常之人,依照下官之言,因将她先拘在天牢之中才是,那沈夜澜如今大权在握,陛下还要让兵部那边配合着他的调度,若他真有半分狼子野心,陛下也……”

只是他话还没说完,那迷信就已经被李尚扔下来,狠狠地砸在他的头上,“混账东西,你们自己没本事,见了金人辽人只知晓摇尾乞怜,如今有人能站出来与他们抗衡,你们却是将这人当做仇敌。到底谁才是我大齐的仇人,你们心里难道真不清楚么?”

那刑部尚书被吓得慌忙跪下身,兢兢战战地解释着:“陛下,下官不是那个意思,只是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